挑拨离间、恶意攻击!王曼昱不忍了,直言:能够和孙颖莎成为对手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2025年亚洲杯女单决赛结束后,王曼昱面对现场粉丝对孙颖莎的狂热呼喊,只轻声说了一句“希望他们多多保护嗓子吧”。 这句原本带着善意的提醒,却在网络上被扭曲成“暗讽队友”,成为又一轮饭圈骂战的导火索。
而在此前,孙颖莎与王曼昱在国际赛场的23次交手中,孙颖莎以15胜8负占据上风,但每一次胜负都会引发双方支持者的激烈对峙。 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在于冠军只有一个,但当这种残酷被饭圈文化裹挟时,连握手与否都能被解读为“关系破裂”的信号。
01 饭圈化陷阱:从“保护嗓子”到“拒绝握手”的谣言链
2025年2月的亚洲杯女单决赛,王曼昱以4:0战胜孙颖莎夺冠。 这场原本展现国乒统治力的比赛,却因赛后花絮变了味。 当王曼昱发表获奖感言时,现场有人高喊“孙颖莎你最棒”,她以一句“保护嗓子”的调侃回应,本意是关心粉丝,却被部分媒体描述为“对孙颖莎球迷的暗讽”。
类似的扭曲解读在9月的澳门冠军赛后再次上演, 一张孙颖莎夺冠后“冷笑”的照片在社交平台疯传,有知名大V用“三分凉薄三分讥笑三分漫不经心”的标签炒作,暗示孙颖莎对王曼昱不尊重。 而真相是,那只是孙颖莎在极度疲惫下的瞬间表情。
更荒诞的是2025年乒超联赛的“握手门”, 王曼昱战胜深圳大学队后,因未与坐在教练席的孙颖莎握手,引发“关系破裂”猜测。 但现场视频显示,王曼昱是在与主动伸手的教练和队员完成握手后自然离开,而孙颖莎当时并未主动伸手。 这种正常互动被放大解读,折射出饭圈思维对体育赛事的侵蚀。
体育总局在2024年就曾公开批判这一现象:网络控评、拉踩引战、酒店蹲守等娱乐圈陋习已蔓延至体育领域。 樊振东曾因身份证号被恶意传播发文呼吁:“不要把饭圈陋习带进竞技体育”。 但乱象依旧频发:陈芋汐夺冠后遭其他运动员粉丝辱骂,林诗栋输球被网络暴力。
02 世界第一的困境:孙颖莎的汗水与骂声
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承受着与其成绩不成正比的舆论压力。 赢球被批“对队友太狠”,输球被嘲“配不上第一”。 但少有人知道,国乒训练馆里,她常是留到最晚的人。 晚上十点多,其他球台灯已熄灭,只有她的球台还亮着,汗水浸透运动服,反复练习发球动作直到找到最佳节奏。
2025年澳门冠军赛决赛,她与王曼昱打满7局后险胜。 赛后她第一时间走向王曼昱,轻拍对方肩膀说:“今天打得太精彩了,你那几个正手进攻我都没防住。 ”这一幕被镜头捕捉,却淹没在“不顾队友情面”的指责中。
孙颖莎曾坦言:“我们两个一直都是良性竞争,彼此都是非常好的队友、非常好的对手,因为有彼此这种存在,才会让自己不断地去提高。 ”这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在饭圈化解读中却总被简化为“宫斗剧情”。
03 从肉夹馍摊到世界舞台:王曼昱的坚韧与真诚
王曼昱的乒乓球之路带着朴素的底色,父亲在市场卖肉夹馍,每天清晨五点出摊,傍晚收摊后把攒下的零钱换成训练服给她。 进国乒后,她以“比别人多练一小时”著称,体能训练时多跑1000米,技术训练后主动加练发球。
2021年休斯敦世乒赛女单决赛,她与孙颖莎激战6局后夺冠。 发表获奖感言时,内向的她激动到“嘴瓢”,却真诚地说:“这场决赛没有失败者,无论是我还是莎莎,表现都是可敬的。”这种对对手的尊重,贯穿她们的每一次交锋。
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团总决赛,当王曼昱与张本美和激战时,孙颖莎在场边全力为她加油。 比赛结束瞬间,孙颖莎张开双臂与她紧紧相拥。 这个镜头成为她们关系最直接的证明,赛场上是对手,赛场下是支撑彼此的姐妹。
04 良性竞争的真相:双生花的八年默契
孙颖莎和王曼昱的缘分可追溯到2013年全国少年锦标赛,当时两人在女单决赛鏖战7局,王曼昱获胜。 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她们搭档女双,在落后情况下逆转日本组合早田希娜/伊藤美诚,夺得职业生涯首个世乒赛金牌。
2025年9月,王曼昱在采访中直面谣言:“每次看到有人说我和莎莎不和,我都觉得特别无奈。 能够和孙颖莎成为对手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她透露,两人赛后常一起复盘,孙颖莎会直言不讳地指出技术问题,甚至陪她加练衔接动作。
生活中的细节更见真情,训练间隙,她们头靠头分享零食,孙颖莎递过草莓味能量棒,王曼昱借出毛巾擦汗;睡前孙颖莎总爱找王曼昱聊天,理由是“她睡了我多孤单”。 2025年9月,两人同时入选清华大学研究生名单,将在学业上继续并肩前行。
邓亚萍评价这种关系为“双生花”:“两人在国乒队中相互成就,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正如孙颖莎所说:“每次比赛都想赢,但更珍惜能和她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