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拿不到!G7反其道而行,想要联手对华下达稀土“限价令”
中国稀土不给力嘛,G7倒要“逆向操作”,打算把原来对付俄罗斯的那一套,拿来对付咱们中国。
据路透社说,最近七国集团(G7)和欧盟正谋划一个特别措施,针对中国稀土,打算制定“稀土价格底线”,借此促进自己的产能发展,还在考虑给出口到他们这边的部分中国稀土加税(包括所谓的碳税)。
这些主意,跟三年前G7针对俄罗斯石油设定“价格上限”的办法挺像的,现在又把这招老套路用在中国身上,想搞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问题。不知道这套方案到底能不能跑得通,真能起到作用吗?
记得在2022年,G7联手出台了一项对俄石油“价格上限”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俄罗斯的能源收益。
那会儿西方普遍觉得,这么一搞,俄罗斯经济可能会变得很艰难,但实际上效果没想到的那么理想,反倒还带来了不少意料之外的问题。
就操作执行而言,漏洞挺多的。俄罗斯很快就找到海运保险的替代办法,全球大概80%到90%的俄罗斯石油都是通过非G7的保险渠道运出去的,顺利躲开了限制。
印度、中国这些亚洲买家还主动接手了俄油出口的增加量,所以俄罗斯的油出口并没有因为限价措施而大幅减少。
G7把价格上限定在60美元桶左右,这个价位差不多就接近俄罗斯石油的开采成本线了。
要是价格定得太高,根本就影响不到俄罗斯的收入;要是定得低于成本,俄罗斯就干脆不卖,西方又得面对能源紧张的问题,真是陷入了两难的价格困境。
更要紧的是,联盟内部可不完全就像一块铁板一样稳固,欧盟的各国对俄能源的依赖程度也差别挺大,德国、意大利啥的,因为能源紧张,对限价政策挺不热衷,矛盾也经常冒出来。
除了欧盟外,欧佩克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会主动减产,抵制限价政策,这样一来,G7的“限价令”就更难取得效果了。
到头来,这次限价措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倒引来了市场的反弹。
国际油价曾一度因为供应紧张而飙升到125美元桶,这不仅让本就紧绷的通胀压力更重,也让欧洲许多国家的能源费用猛涨,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是直线上升,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现在G7打算把那套做法搬到中国的稀土行业,结果却没注意到稀土和石油在产业格局上的根本区别,这么弄下来,不免还会遇到更多“照搬照抄”的麻烦。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的优势,远远不是俄罗斯在石油行业能比拟的。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现如今中国的稀土矿产产量占到全球的60%以上,而且掌握着全球92%的稀土加工环节,基本可以说,在稀土这个领域,中国算得上是绝对的领头羊。
从供应角度来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一些稀土项目,由于建设时间长,投产进展总是拖延,根本没法迅速弥补供应链的空缺。
从需求角度看,如今稀土的重要性越发显著,变得尤为关键。
比如说,新能源汽车、风电项目以及人形机器人这些新兴产业,对稀土的需求增长得特别快,年增长率都超过46%,而且这种需求相当刚性,没有稀土,电动汽车的电机和风电设备里的发电机啥的,都无奈无法正常制造。
要比的话,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替代能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供给需求,可稀土在很多高端制造行业里头,几乎没有替代品。这不,就这点来说,稀土的重要性可就不一般啦。
要是供应出了点问题,西方那些相关产业就得冒“断链”风险,比起石油短缺的影响,可能还要更为严重些。
特别得提的是,G7这次打算给华人稀土定个价格,表面看像是出于经济考虑,实际上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担忧。
到了2025年中国对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后,西方才猛然意识到,稀土这个“工业维生素”领域自己早就深陷中国的掌控之中。这种“战略资产失控”的局面,顿时让G7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拼命想通过政策出手扭转局势。
从战略角度看,G7定下价格底线,主要是想确保利润空间,以此刺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加大对稀土矿的投资,试图复制“页岩油革命”的成功经验,打造一个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体系。
同时,利用征收碳税、提升投资监管门槛这些措施,旨在阻止中国稀土冶炼技术的外泄,防止其他国家迅速掌握关键技术,保证西方在高端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
再加上,G7联合欧盟推出统一方案,意在增强成员间的凝聚力,打造一个“资源领域的小圈子”,在国际资源管理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不过,这些策略打算在实际操作中却挺难实现的。别看中国没有准备招数,实际上手里还握着不少“杀手锏”。
在供应链方面,中国可以对重要稀土品种的出口进行精准控制。有些稀土材料可是制造高端芯片和精密设备的关键原料,直接关系到西方高端制造业的命脉。
中国已经推出了《稀土管理条例》,并建立了稀土产品的追溯体系,还在努力让这套标准走向国际化,试图重新塑造全球稀土贸易的规则,从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也在不断加强和东南亚、南美国家的稀土资源合作,一方面确保自己的供应链更加稳固,另一方面也在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减少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
从短期来看,要是G7硬推动稀土限价,恐怕会导致市场剧烈波动,把西方制造业的成本推得更高,本来就竞争激烈的欧洲车厂和美国风电公司,局势会更加艰难。
从长远角度看,这反倒有助于加快中国稀土产业链自主创新步伐,促使我国在稀土深加工、回收利用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这还能促进人民币在稀土交易中的结算比重增加,进一步削弱西方在全球稀土市场的话语权。
很明显,G7还没吸取对俄罗斯设限失败的教训,仍然打算用强权思维去干涉市场的自然规则。
不过,稀土行业的布局早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中国在供应链、技术实力以及政策掌控上的优势,可不是靠一句“限价令”就能轻易搞垮的。
这看起来像是针对中国的一出棋,实际上很有可能变成G7又一次“自我绑手绑脚”的举动,不仅解决不了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还可能让他们自己在产业链上越陷越深。#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