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诸葛亮一言定五虎座次:第一竟是他,马超与张飞难分高下?

发布日期:2025-08-11 01:58    点击次数:60

诸葛亮一言定五虎座次:第一竟是他,马超与张飞难分高下?

01

建安二十四年秋,汉中王府内烛火摇曳。

刘备刚刚完成了一次震动朝野的封赏: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分任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前三者更获赐假节钺的殊荣。

消息传开,朝堂内外议论纷纷,有人欢喜有人忧。

首当其冲的不满来自关羽。

这位素以高傲著称的“美髯公”,得知要与黄忠并肩为将,顿时怒不可遏,扬言要亲赴成都向刘备讨个说法。

他的态度强硬:要么给予更高地位,要么他便辞官归隐。

局势骤然紧张。关羽的不满并非无理取闹,他追随刘备二十余载,南征北战,功勋卓著。

更引人深思的是,那位被刘备赞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的赵云,此次却仅获翊军将军之职,连假节钺都未得。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面对危机,军师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出面。

他提起笔,给关羽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不仅化解了眼前的政治风波,更无意间为后世揭示了五虎上将的真实实力排序。

而这个排序,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02

提及蜀汉五虎上将,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情节。

然而,事实上,“五虎大将”虽为小说所创,但五位将军的地位与排序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特设《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合为一传。能够合传者,通常地位相当、功绩相似。

此卷在蜀书中的位置极为显要,仅列于《刘二牧传》《先主传》《后主传》《二主妃子传》《诸葛亮传》之后,位居第六,足见五人在蜀汉政权中的举足轻重。

相比之下,蜀汉名将魏延则被编入《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与失势的政治人物混为一谈,地位高下立判。

真正奠定“五虎”概念的,是建安二十四年的那次册封。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大封功臣: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关、张、马三人更获假节钺之权。

这四个将军职位,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四方军事防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指挥体系。

赵云虽仅为翊军将军,但其职责是直接保卫刘备本人,地位同样不容小觑。

从这一安排中不难看出,刘备对这五位将军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这便是后来“五虎上将”概念的历史原型。

03关羽对册封结果的不满,几乎引发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

这位“万人敌”素来高傲自负,认为自己追随刘备最早、功劳最大,应享有超然地位。

如今却要与马超、黄忠这些“新人”平起平坐,实在难以接受。

尤其是对黄忠,关羽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在他看来,黄忠年近六十才投靠刘备,不过是个“老卒”,怎能与自己这样的股肱之臣相提并论?

关羽的态度坚决:他拒绝接受任命,甚至扬言要回成都面见刘备讨个说法。

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无异于公开抗命,后果不堪设想。

要知道,关羽当时镇守荆州,掌控着蜀汉政权的东大门。

若他真的闹起来,不仅会影响北伐大计,更可能让曹操和孙权趁机发难。

整个蜀汉政权的根基都可能因此动摇。

刘备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派遣前部司马费诗前往荆州,试图说服关羽接受任命。

但费诗还未开口,关羽便将不满倾泻而出:“翼德是我兄弟,与我并列尚可理解;孟起出身名门,也算有资格;子龙跟随主公多年,情同手足也说得过去。

但黄忠算什么东西,也敢与我同列?我堂堂大丈夫,绝不与老卒为伍!”

费诗苦口婆心劝说,关羽却不为所动。

他甚至表示,如果刘备不重新考虑册封安排,他就辞官不干了。费诗无奈,只好向成都紧急求援。

04

接到费诗的求援信后,刘备一筹莫展。

关羽的脾气他太了解了,硬来肯定不行,但完全妥协又会损害其他将领的积极性。

这种情况下,只有诸葛亮能够化解危机。

作为蜀汉的首席军师,诸葛亮对每个将领的性格和能力都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知道关羽的弱点在哪里,也知道该如何安抚他的情绪。

诸葛亮略一思索,便想到了解决方案。

他要给关羽写一封信,用巧妙的语言既满足关羽的虚荣心,又维护政治安排的权威性。

这封信的关键在于,要让关羽感到自己确实地位超然,又不能直接否定其他将领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这封信向所有人传达一个信息:蜀汉政权对人才的评价是有标准的,不是随意安排的。

05

在分析诸葛亮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这次册封中最大的疑问:赵云的地位为何如此之低?

在正式的军事体系中,赵云确实排在关张马黄之后。

他没有获得假节钺,也没有独立的军区指挥权,看起来地位不高。

但如果仔细研究史料,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在刘备和诸葛亮心中,赵云的地位可能比表面看起来要高得多。

首先看刘备的态度。在汉中争夺战中,赵云曾带着几十骑兵外出接应黄忠,结果遭遇曹操大军。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赵云不但成功救回了黄忠,还带着追兵一路冲回了蜀军大营。

当赵云回到营中时,刘备亲自到营门迎接,详细询问了战斗经过。

听完手下士兵的汇报后,刘备感慨地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句话的分量很重。要知道刘备一向谨慎,很少对手下将领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一身都是胆”不仅仅是在夸赵云勇敢,更是在赞美他的智勇双全。

再看诸葛亮的态度。

虽然在正式场合很少直接评价赵云,但在实际用人方面,诸葛亮对赵云格外信任。

每次重要任务,诸葛亮都会让赵云参与其中。

更重要的是赵云一直留在刘备身边担任护卫工作。这个安排看似平常,实际上意义重大。

要知道,刘备的安全关系到整个蜀汉政权的存亡,能够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必须是最值得信赖的。

那么为什么赵云的正式地位相对较低呢?

答案可能出人意料:正是因为赵云太过重要,反而不能轻易派出去担任独立指挥官。

面对关羽的强烈不满和整个政权可能面临的危机,诸葛亮必须拿出一个能安抚关羽,又能维护政治平衡的解决方案。

这封给关羽的信件,成为了整个事件的转折点。

诸葛亮在信中运用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语言技巧,不仅成功化解了危机,更无意间为后世留下了评价五虎上将实力的权威标准。

但这封信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解决一时的政治危机。

在字里行间,诸葛亮实际上透露了他对五位将军真实能力的深层评价。

这个评价不受政治因素影响,纯粹基于军事才能和个人品格。

更让人惊讶的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诸葛亮在信中的用词和暗示,会发现一个颠覆性的结论:在他心中,五虎上将的真正排序可能与表面的政治安排完全不同……

06

诸葛亮提笔,墨汁在信笺上缓缓晕染开来,每一个字都似蕴含着千钧之力,承载着化解这场政治危机的重任。

信中,诸葛亮先是巧妙地提及关羽的盖世功勋与忠义无双。

“将军自随先主以来,披坚执锐,纵横疆场,其勇冠三军,义薄云天,实乃蜀汉之栋梁,天下之豪杰。先主每言及将军,无不赞不绝口,引为股肱之臣,此天下共知之事也。”

寥寥数语,将关羽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以及他的赫赫战功夸赞得淋漓尽致,极大地满足了关羽的虚荣心。

接着,诸葛亮话锋一转,开始分析此次册封的深意。

“今封黄忠为后将军,非轻将军之功也。忠者,老而弥坚,于汉中之战,冲锋陷阵,斩夏侯渊于马下,其功亦伟。然将军与忠,犹日月之与烛火,不可同日而语。

然先主此举,意在彰显吾蜀汉用人之广纳贤才,不论资历,唯功是赏。将军高义,当以大局为重,若因一时之忿,而坏先主之良苦用心,恐非智者所为。”

这段话既肯定了黄忠的功劳,又委婉地指出关羽应有大局观,不可因个人情绪而影响大局。

而对于马超,诸葛亮如此写道:“孟起世代公侯,名门之后,且武艺超群,在潼关之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威震天下。

其与翼德,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二人曾在葭萌关下大战数百回合,不分胜负,实乃当世之绝配。将军勇猛过人,然孟起与翼德之能,亦不可小觑,此三人可谓蜀汉之三锐,各有所长,难分伯仲。”

此言一出,既点明了马超与张飞的实力相当,又将三人的地位在无形中提升到了一个高度,让关羽明白,在蜀汉阵营中有诸多猛将与他一同撑起这片天地。

最后,诸葛亮着重提到了赵云。

“子龙者,忠勇无双,智谋过人。长坂坡一战,于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救出幼主,其勇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且子龙为人谨慎,忠诚不二,常伴先主左右,护卫周全,此乃先主之福,蜀汉之幸也。

其虽未获假节钺,然先主与吾皆知,子龙之能,不在关张马黄之下,实乃吾蜀汉之隐形栋梁。将军与子龙情同手足,当知子龙之为人,若因册封之事,而心生嫌隙,恐伤兄弟之情。”

诸葛亮对赵云的评价极高,将他的功劳和重要性一一列举,让关羽明白,赵云虽未在册封中占据显要位置,但其实力与地位绝不容忽视。

书信写毕,诸葛亮命人快马加鞭送往荆州。

关羽收到信后,起初仍是满脸怒色,但随着逐字阅读,脸上的神情逐渐缓和。

当看到诸葛亮对马超、张飞以及赵云的评价时,关羽不禁陷入沉思。

他深知诸葛亮智谋超群,所言必有道理。

关羽长叹一声,对身旁的费诗说道:“吾一时冲动,险些坏了大事。军师所言极是,吾当以大局为重,不再计较这册封之事。”

费诗闻言,心中大喜,连忙向关羽致谢,并迅速将这一消息传回成都。

这场政治风波就此平息,而诸葛亮信中的话语,却在不经意间为后世揭示了他心中五虎上将的真实座次。

在他看来,马超与张飞不分上下,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战场上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而第一之位,并非关羽,而是赵云。

赵云虽未在正式的册封中获得极高的头衔,但他的忠诚、勇猛和智谋,却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高度认可。

他长期担任刘备的护卫工作,这看似平凡的职务,实则责任重大,需要具备极高的武艺和应变能力。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单枪匹马冲入曹军阵营,救出刘备之子刘禅,其英勇事迹传遍天下。

此后,他又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蜀汉政权立下赫赫战功。

诸葛亮深知,一个政权的稳固,不仅需要冲锋陷阵的猛将,更需要像赵云这样忠诚可靠、智勇双全的人才。因此,在他心中,赵云才是五虎上将之首。

这一排序,虽与表面的政治安排不同,但却基于对每位将军真实能力的深刻洞察和公正评价。

而诸葛亮的一封信,不仅化解了眼前的危机,更让五虎上将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上一篇:“猛将”还是“名将”?张灵甫的功与过,谁来评说?
下一篇:1949年,叶飞率部解放家乡,21年未见的养母倍感惊慌:谁是叶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