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 “换个口袋装钱” 当胜利!业委会管物业费,可能藏着更大风险
一、热议话题背后:不少人觉得“换个管家管钱” 就能解决问题
最近跟物业行业的朋友聊天,总绕不开《江苏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实施方案》里提到的“业委会收取物业费” 话题。不少业主群里更是吵翻了天,有人觉得只要把物业费的支配权从物业手里 “抢” 过来,交给业委会管,小区里那些糟心事 —— 服务摆烂、公区破败、账目一团黑,就能迎刃而解。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种说法,我都想泼盆冷水:这种想法,实在太天真,也太理想化了。
二、物业“顽疾” 是系统性问题,绝非 “谁管钱” 能破解
小区治理不是简单的“谁管钱” 问题。现在大家吐槽的物业 “顽疾”,根本不是物业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商品房发展 40 年来,一堆问题层层积累下来的 “系统性老毛病”。
你想想,从开发商卖房时留下的烂摊子—— 比如墙体漏水、绿化缩水,到入住后业主、物业、开发商之间权责划不清,再到后来小区治理体系没人牵头、没人监督,每个环节都像多米诺骨牌,倒一个就带垮一串,最后把矛盾都堆到 “物业费” 上。
就拿我之前接触的一个小区来说,业主嫌物业没修好漏水的屋顶,拒交物业费;物业说维修基金申请不下来,物业费收不上来更没钱修;业委会想介入,却连开发商当年的施工图纸都找不到—— 你看,这根本不是 “换个人管钱” 能解决的事。所以,光把物业费支配权从物业转到业委会手里,顶多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连矛盾的核心边都碰不到。
三、业委会管钱,先迈过“收钱” 和 “花钱” 两道坎
更别说,这种“抢权” 的想法,反而会制造新的麻烦。先不说业委会能不能把物业费收上来 —— 很多小区物业催缴都要磨破嘴皮,业委会全是兼职的业主,哪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挨家催缴?就算真把钱收上来了,怎么花、怎么管,又是个大难题。
1. 花钱是专业活,业委会大多 “门外汉”
我认识一位业委会主任,去年他们小区刚把物业费收归业委会管,结果第一个月就乱了套。春天要补种绿化,有人说种名贵树种显档次,有人说种普通花草省钱;夏天电梯坏了要修,有人觉得该换个新的,有人觉得凑合用就行。最后业委会拍板买了贵的树苗,结果冬天没做好防冻,全冻死了;电梯只做了简单维修,没俩月又坏了—— 钱花出去了,事儿没办成,业主怨声载道。
这就是问题所在:物业费的分配和管理,根本不是“分蛋糕” 那么简单,而是要懂物业、懂财务的专业活儿。业委会成员大多是上班族,有医生、有老师、有程序员,就是没几个懂物业管理的。比如小区路灯坏了,换普通灯泡还是节能路灯?前者便宜但耗电,后者贵但长期省钱;再比如垃圾清运,按次收费还是按月包给清运公司?这里面全是门道。
业委会要是凭感觉花钱,很容易出现“该花的没花够,不该花的乱花钱”。长沙有好几个小区试过业委会自管,最后都黄了 —— 有的把钱全花在搞小区活动上,结果电梯该维保了没钱;有的舍不得花钱修水管,导致楼下住户被淹。这些案例都说明,没经验、没技术、没专业支持,光靠一腔热血,根本管不好物业费。
2. 找专业人管?本质和找物业没区别,还可能更差
那有人说了,业委会可以找专业的人来管啊,比如聘个职业经理人,再配财务、出纳。可你琢磨琢磨,这样一来,跟找个物业公司有啥区别?甚至还不如物业公司—— 物业公司做的是集采化管理,招保洁、找保安,都是大规模合作,价格能压下来,服务也有标准。
比如同样花 1 万块钱雇保洁,物业公司能招到 5 个人,还带培训;业委会自己招,可能只能招 3 个人,还没经验。我之前帮一个小区算过账,他们业委会自管时,每月物业费支出比之前物业公司管理时多了 20%,但业主反而觉得服务差了 —— 因为保洁打扫不及时,保安经常脱岗。后来才发现,业委会找的保洁公司是主任的朋友介绍的,价格比市场价高,服务还不行。你看,同样的钱,物业公司能做出更好的效果,业委会反而可能因为不专业、甚至有私心,把钱浪费了。
四、更隐蔽的风险:业委会不是“天然善人”,缺监督易出问题
更让人担心的是,业委会不是“天然的善人”。手里攥着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物业费,要是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制度,时间长了,很容易出问题。
我听过不少业主吐槽:“以前物业黑钱,至少还有公司制度管着;现在业委会管钱,几个人说了算,连个正规会计都没有,钱花在哪了都不知道。” 有个小区的业委会,把物业费存到私人账户里吃利息,后来被业主发现了,闹到派出所;还有的业委会成员,跟维修公司勾结,虚报维修费用,中饱私囊。
不是说业委会成员一开始就坏,而是人性经不住考验。当手里有权、有钱,又没人盯着,再好的初心也容易走偏。很多小区的业委会,连基本的“双钥匙” 管理都做不到,一个人就能把钱转走,这样不出事才怪。
有位业主跟我说过一句话,特别扎心:“以前觉得物业是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现在业委会起来了,我们头上变成了两座大山 —— 一座是原来的物业,一座是号称‘代表我们’的业委会。” 这话虽然极端,但也反映了现实:要是业委会管钱管不好,公信力崩塌了,业主对业委会的信任没了,再想重建小区治理体系,比换个物业公司难多了 —— 那些尝到甜头的人,怎么可能轻易放手?
五、破局关键:别盯着“钱在谁手里”,要从根源建体系
说到底,小区治理是个复杂的活儿,不是“换个人管钱” 就能解决的。如果我们把 “业委会收物业费” 当成解决问题的终点,那最后等待业主的,可能不是更好的服务,而是一个更隐蔽、更难罢免、更让人有苦说不出的 “第二物业”。
真要解决小区的“顽疾”,得从根上入手:先理清开发商、物业、业主的权责,再建立一套透明的监督机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每一分物业费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而不是简单地把钱从一个口袋,挪到另一个口袋。
#物业费#业委会#物业#物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