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抖出莫迪猛料,羞辱味儿十足,如今并非中方不愿出手
50%关税加持,小川建国把新德里按在地上摩擦。
搞经济的人最怕什么?最怕订单说没就没。27号一大早,美国海关新税表一路刷屏,印度手机壳、家纺、原料药全部被拉到火坑边上,外面通通一张50%价签。上午八点上海货运代理朋友圈哀嚎,九点班加罗尔一家纺织厂老板直接宣布停工两周,手机里满是买家“暂停出货”的模板消息。你能感觉到那股凉气。
有记者算了一笔账,光义乌到洛杉矶一个货柜的增税,就够老家老板赔掉三辆比亚迪。倒霉的厂子没办法,连夜跟工人谈无薪休假。表面上看是公司在喊苦,实际上是几十万份快递里的生活账单瞬间崩塌。这波抵抗来得太快,办公室茶水间没人聊股票八卦,全在转发同一张增税截图。
订单被砍只是第一刀,更大的羞辱还在后面。美东时间28号上午,白宫内阁会议摄像机没关,小川同志拿着文件噼里啪啦“你们印军丢了七架飞机吧?我只打了一个电话,五小时就停火,多省心”。这话一出,印度外交部原定的新闻稿直接撕了重写,网上舆论从上午骂到夜里,国会议员直播喷火,可没人敢骂回去。面子就像考试成绩,一旦揭开分数,越描越黑。
印度本来想递个投名状,把俄油进口砍两成,结果26号刚传出风声,27号白宫就抬税,合着根本没商量。小国看到这一幕,心里打个寒颤:原来当美系备胎也分三六九等。华盛顿的态度就像霸王条款,告诉你“听话可以少挨拳”,可反过来拳不拳根本看心情。
更让人尴尬的是,有媒体扒出美方四月之后至少四次拨德里热线的记录,全部被挂。四次没人接,等于公开扇耳光。印度网友上传自己给拜登打电话的搞笑截图,配一句“我也被拒”。玩笑归玩笑,点击量背后是集体破防。
新德里内部马上分成两派:一派说过几天就消停了,还指望按计划把36亿军火合同谈下来;另一派直接拍桌子,既然对面硬扯,就直接断单。拖到29号后半夜,德里国防部发消息:谈判暂停,部长原定飞华盛顿的机票作废。消息一出,国防部官网被挤爆,睡醒的老百姓发现自家军队头一次对美国说“不”。
不过说硬话容易,账号money少了才真疼。IIP发布最新工业数据,七月份制造业指数跌到去年最低,单月订单回撤幅度比2016年废钞还大。老板们最关心仓库里那堆半成品要怎么办。《印度经济时报》上线直播课,标题就是“如何在一周内把库存变现金”,留言区三百条全是店主在求救。
山里信号差,外媒也扑到德里机场堵苏杰生。外长举着护照示意记者别挤,嘴里还是那句官话:“中方关系和本次纠纷没关系。”可他的下半句“我们不会放弃俄罗斯石油”直接在社交媒体炸圈。一下午,上面那句话被剪辑成十秒短视频,热度冲进全球趋势榜,算是对美国放出的一次肉眼可见的回击。
紧接着的路线更有看头。外长出访莫斯科的照片刚放出来,评论区网友就刷“向东看”三个大字。俄方高管跟印度签了原油长期折扣,又谈了铝土矿、钾肥、IT人才互换,一份能源大单给足了面子,也安慰了国内进口商。有人调侃:“老美加税,老俄打折,里外里差了60%,这差价够造一百公里高铁了。”
可这还不算完。莫斯科敲完钟,新德里又把目光拉回天津——31号莫迪要飞过来参加上合峰会,这是七年来第一次踩着正点到中国。上一趟还是2018年武汉热干面快闪,这一次海关打开的箱子,可能是直航恢复协议、签证提速通道,甚至可能劈头盖脸就来一波旅游签大松绑。外路粉都在猜,既然美国不让咱好过,不如先跟北边邻居把生意账算明白。
国内旅行社闻到了流量味,连夜做海报“天津—德里直航有望恢复,往返三千起”,评论区秒问“能不能带咖喱”。微博热搜挂出#中印边境新一轮会谈前释放善意#,点赞数冲到两百万。仿佛只要一张登机照,就能让出镜口的相机重新对准亚洲的内部循环。
当然谁都明白,两个亚洲巨人不可能靠一次会议就把短板一次性补齐。之前的对峙、摩擦、关税拉扯一本书都写不完。但此刻活粉更关心明天航班会不会涨价,小程序能不能秒约,就像买演唱会门票一样操心。刚需和情绪相互放大,才给了流量蹿升最大推力。
站远看,印度就像夹在两块滚石中间的小骆驼:一边是美元体系的旧账,一边是俄中给出的新菜单。过去它靠脚踩两条船赚差价,现在船头同时升锚,水一下子没到胸口。有人担心印度经济可能就此踩雷崩盘,也有人坚信骆驼自带储备驼峰,总能熬到下一口水井。美国是不是预判到了今天的崩塌?没人能说死,但是美元的镰刀一旦抡起,第一波血肯定先往出口型国家身上流。
再说中方的视角。中国看印度就像看隔壁住嘴硬心软的大哥,哪天真碰上事,大哥大概率还是按“利益计算器”转表盘。所以中国不会第一时间高呼“兄弟够义气”,而是把合同、铁路、学位、智能手机全拍在桌面,让他自己挑。这样双方都清楚,合作不等于站队,只是多了一张进出卡,有机会能多赚一点,少亏一点。
莫迪9月前夜抵达首都机场,迎接他的是一排闪瞎的聚光灯,还有手机里滚动送达的美国媒体暗讽。如何在48小时峰会里掏出“止损大礼包”,既不让国内老铁失望,又不被华盛顿记恨,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算题。如果会后宣布全面恢复中印直航、签证加速,等于把五小时停火的梗狠狠扔回华盛顿阵营,告诉所有人“我也有人罩”。
巴蜀小老板最关心啥?印度人的货少交一点,自家玩具厂单价能不能抬上来;义乌仓库的小妹更关心航班恢复后,海外退货会不会来得更猛。全球物流里的每一颗螺丝钉,都被这场美印寒潮打了个冷战。有人就着夜宵总结:今天老大甩脸,明天小店赔本,后天又可能天降新通道,把冷掉的锅重新烧热,外贸江湖就是这么无厘头却又滚烫。
站在这个节骨眼上,印度下一步还藏着多少支线任务?没人敢打包票,但总逃不过“经济基本面”这个底牌。足够坚韧的产业工人、足够庞大的内需市场、足够诱人的政策礼包,就是它剩下的三张王炸。就看新德里下一次出牌时,是继续找美国的保险丝,还是把中国、俄罗斯的插座一并插上,走一个混搭路线。全球市场盯着这场大戏,比追世界杯决赛还提神。
所以先把手机充好电,连好WiFi。莫迪飞到天津到底是吃煎饼果子还是牛肉罩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快递小哥们可能又要加班了。谁先把订单塞回箱子里,谁就能把倒闭的恐惧先按在地上摩擦。至于你和我,点一份外卖,看看汇率跳动、股价翻红,就当围观一场现场直播的供应链三国杀。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印度这次是真的要掉头,还是打算多撑三小时等川叔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