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时刻出现:普京承诺制定法律永远不攻击欧洲与乌克兰
“普特会”结束后,美国特使威特科夫传来的消息令不少人有点措手不及,他说普京表示,只要乌克兰达到了相关条件,俄罗斯就会通过立法保证永远不再对乌克兰,甚至欧洲采取攻击行动。
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挺难相信的。毕竟,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这么长时间,从一开始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到后来各种表态,立场一直挺坚决的。现在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真得改变主意了,还是还有其他的盘算呢?
刚开始俄乌冲突的时候,俄罗斯的作战策略挺明显,明显带着要速战速决的打算。2022年2月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大家一看也都懂,就是想赶紧实现乌克兰“去军事化”跟“去纳粹化”的目标,还想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当时俄军几路兵力一齐出发,直逼基辅那块地,明显就是想用快速的军事行动让乌克兰政府乖乖投降,对他们来说,胜利得够快够利索。
但随着俄罗斯策略出了一些偏差,再加上乌克兰在西方的军事支援下,反抗得比预料中的还要顽强。俄军在基辅外面没能占到多少便宜,只好掉头,将重心转到了顿巴斯一带。从那以后,战略重心就变成了稳住乌东四个地区,靠着拉锯战一点点耗掉乌军的实力。
政治和外交方面的动静也没少,既通过公投把乌东四地划入自己版图,从法律角度增强了控制力度,又对欧盟进行能源反制,打算用经济手段让欧洲国家在援乌问题上稍微放松点。
时间长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俄军的装备补给越来越吃紧,虽然俄国内经济一开始还能扛过制裁的冲击,但被封锁的时间久了,技术没有办法引进,外资也纷纷撤离,各种麻烦事越发明显。更加麻烦的是,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已经在下降,美国带着盟友把对俄的制裁紧了又紧。到头来,俄罗斯其实陷入一种两难境地:军事上很难一击即中,经济上也很吃力。这么一想,“普特会”的召开以及这个立法承诺的放出,归根结底,是时候调整战略了。
普京把“不进攻欧乌”写进法律,这可不是随口说说的外交套话,而是经过权衡各种现实压力后,做出的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
从经济角度来说,这步棋显然是想减轻美西方制裁带来的压力。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和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超过一万三千项制裁,触及能源、金融、科技等多个关键领域。到了2024年,俄罗斯的GDP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外汇储备也因为制裁缩水了大约三成。要是这个立法承诺能让西方稍微松口,特别是放宽对能源贸易的限制,那俄罗斯经济就能稍微喘口气。之前俄外长拉夫罗夫也提过,“解除对俄农产品出口限制”可能会作为谈判的一个内容,这也显示,美俄会谈中,经济合作的因素占了很大比重。
从军事角度看,俄罗斯可能是想收缩一下阵地,避免四面八方都得应付。如今,俄军的主力都在乌东前线紧张作战,可北约那边,东欧地区却在不断增兵,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这边已经部署了十多万联军。如果跟欧洲一直僵持,俄罗斯很可能会遇到两头夹击、同时耗损战力的危险。用立法保证“不会对欧洲动武”,这就是说先把西部边境的局势稳定住,然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乌克兰战场,或者中亚那些传统势力范围里的安全问题上。基本上,这就是用法律承诺,换来一个策略上的缓冲空间。
从外交角度来讲,俄罗斯大概是想打破目前的孤立状态。俄乌冲突让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一下子跌到最低点,联合国这些国际平台上,俄罗斯经常处于被动位置。找到个突破口,对俄罗斯来说,能帮忙摆脱“孤家寡人”的标签,也方便它重新加入到全球事务的管理中去。
虽然这个立法承诺看起来像个好兆头,但要真落实下来,难题还不少。
首先,内部程序协调方面就挺棘手的。俄罗斯作为联邦制国家,涉及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必须经过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两院的审议表决,还要总统签字才能正式生效。现如今,俄罗斯议会里,统一俄罗斯党虽然掌握多数席位,但一些强硬派已经公开表示:“这个立法承诺会不会影响到国家主权。”不光是议会,俄军方高层的立场也挺关键的。如何调和军方的利益,这对普京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难题。
乌克兰方面的反应,直接影响到这个承诺到底能不能落实。泽连斯基政府态度很清楚,不会答应任何有条件的停火协议,还坚持要求俄罗斯完全撤军,并赔偿战争造成的损失。这和俄罗斯“立法需要乌克兰满足条件”的前提,简直是对着干。更要紧的是,乌克兰已经加入了北约的“增强伙伴关系计划”,它的安全需求和北约不断东扩的战略绑得很紧,让它短时间内跟俄罗斯搞好关系,难度挺大的。
另外一个点儿就是,西方到底能不能信,复杂得很。之前俄罗斯和西方不是也签过一些协议嘛,结果后来都翻脸了不少次。比如2014年克里米亚投入俄之后,西方便以“破坏国际法”为借口,撕掉了不少合作条约。而在2020年俄美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期时,美国又突然提出“扩大核查范围”的新要求。留给俄罗斯的教训就是,虽然立法要真生效了,能不能保证西方不会又找借口,比如说乌克兰没满足条件,就继续搞制裁,这是个大问 mark。
要是真的把这个立法承诺最后实实在在落实了,那俄罗斯的国外策略也算是踏入了“新平衡”阶段了。这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跟欧洲的关系上,可能会逐渐从过去的“主要是对抗”转变成“有限度合作”。俄罗斯或许会优先考虑恢复跟欧盟的能源合作,比如先把对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的天然气供应重新引入,但对波罗的海国家,估计还会继续保持强硬态度。这种“差别对待”的做法,挺明显就是想让欧洲对俄的团结出现一些裂缝。
在大国角逐的过程中,单一应对逐渐变成多线布局。面对美西方的施压,俄罗斯肯定会和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走得更紧,尤其是在能源和金融方面,推动去美元化。到2024年,俄中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2400亿美元,这份伙伴关系,将成为俄罗斯抵御西方压力的一个重要支撑。
在军事策略上,可能会由“逐步推进扩展”转变为“纵深防御”。俄罗斯或许会将主力从乌东前线撤回,转而加强在本土和克里米亚的部署,重点提升核威慑能力与新型武器的研发,用“非对称优势”来抵消北约常规军力的强大。
归根结底,这次战略调整是俄罗斯在自身实力受限的情况下,做出的理智收缩选择。这并不代表俄罗斯会放弃核心利益,而是用一种更灵活的手段来保障国家的战略存续空间。
未来的俄乌局势走向还不好说,谁也说不准。不过,普京的这个立法承诺,确实给局势添了点变数。要想看它能不能搞定,还得看美俄欧这些国家之间的角力和妥协进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