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赛道毫厘必争 成为无人机竞速赛选手有多难?
14日,成都世运会无人机竞速项目开赛,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看世运会无人机竞速比赛,如何能从“看懂热闹”到“品出门道”?这里有一些实用建议,帮您更好地观赛。
无人机竞速比赛如何“看门道”?
这个比赛比什么?
比赛时,4名运动员同场竞技,他们佩戴专用眼镜,通过第一视角操控无人机,需在3分钟内,沿500多米长的赛道飞行3圈,连续穿越40多个障碍物,单门、双层门、田字门、蛇形门等等。无人机的速度甚至能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左右。
怎么算赢?
简单说,就是“谁最快按规定路线飞完全程”。要是漏穿障碍、碰倒障碍,可能会被罚时,严重的甚至会取消成绩。
成为一名无人机竞速飞手将面临哪些挑战?
当自己在操控竞速无人机,也就是专门用于竞速的无人机设备时,会是怎样的感受?而要想成为一名无人机竞速项目的飞手,又面对哪些挑战?
记者在成都的一家竞速无人机训练基地,体验了竞速无人机,比赛和训练用的都是穿越机,没有任何智能辅助,全靠人工操作,第一视角,三维空间,震撼的速度,沉浸式飞行让体验感拉满。
三维赛道毫厘必争 “人机合一”有多难?
要操控好竞速无人机绝非易事,像“撞上障碍门”这种情况,也就是飞手们常说的“炸机”,发生频率其实非常高。但无人机竞速比赛的核心,恰恰是追求极限速度下的精准操控。它的魅力,就在于对人机协同极限的不断突破。
无人机竞速比赛时,运动员对赛道的理解、空间的感知、飞行线路的设计、器材的组装与调试以及飞手和机械师之间的配合也同样重要。
成都世运会无人机竞速竞赛主任刘峰介绍,所谓“空中F1”是三维的空间,飞行路线有“上、下、左、右、前、后”,要求运动员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对空间的路线要更加精准和灵敏。在过同样障碍门或者是同样弯道的时候,采取更优的、更节省时间的,甚至更节省电量的飞行方式,才能把领先优势建立起来。设备调试、组装要达到最佳的状态,通过器材的调试,通过自己和机械师与整个团队的配合,最终才能达到“人机合一”。
责任编辑:单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