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半年报季乱象丛生!业绩与股价背离,普通投资者咋办?
A股半年报季这出戏,可太魔幻了!八月刚开始,我朋友圈就被股民的哀嚎刷屏。半年报季,本应是公司晒成绩单的时候,结果成了“雷区”大揭秘。七百多家公司业绩比去年差,有的简直惨不忍睹。可更怪的是,一些业绩烂透的公司,股价却呼呼往上涨!这啥情况?
半年报季:荒诞现象一地
前两天打开手机财经APP,我惊掉了下巴。ST南置预计亏损超10亿,业绩暴跌252倍!啥概念?就好比你去年赚252块,今年不光没赚,还倒贴一千多。但诡异的是,它股价不跌反涨,从1块多飙到3块多。
再看翔丰华,做锂电池材料的。两年前股价88元,市值超风光。现在呢?股价腰斩再腰斩,跌到30元左右。我一朋友去年满怀信心买入,现在天天盯着盘,好不容易回本,却又舍不得卖,整天纠结得睡不着。“这哪是股市,简直是炼狱啊!”他跟我抱怨。
还有中国石化,国家能源大支柱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0%,才200多亿。但它股价呢?两年翻了一倍!我爸前年退休后拿养老钱买了石化股,当时我还嘲笑他“老古董投资”,结果现在人家笑得合不拢嘴,账面浮盈50%,每天数着分红过日子。
怪现象背后:不是市场失灵,是另一种逻辑
说真的,我在金融圈混十几年了,从没见过这么怪的市场。业绩好的股票没人理,业绩差的却有人抢着买,这不是跟钱过不去嘛!
但仔细琢磨,背后有它的逻辑。
中国经济正处结构调整阵痛期。制造业PMI连续几个月低于荣枯线,7月更是跌到49.3。咱普通人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赚钱太难了!公司业绩普遍下滑,就是宏观经济环境的直接体现。
第二,A股市场从来不是只看基本面。我刚入行时,老领导就跟我说:“在中国股市,业绩只是参考,资金才是决定因素。”现在想来,这话太扎心了。像ST南置这种“垃圾股”能涨,背后是游资炒作“摘帽”预期。说白了就是:大家都知道这公司烂,但都觉得自己能在崩盘前跑掉。这不就是击鼓传花嘛!
第三,行业周期在轮动。新能源前两年超风光,现在产能过剩,电池材料价格跳水,企业利润大幅缩水。而传统能源股被低估多年后,又重新受市场青睐。我一在券商做研究的哥们私下跟我说:“市场永远领先经济半年到一年,大家现在买的不是当下业绩,而是半年后的预期。”
当前市场:散户噩梦,游资狂欢
说实话,现在A股市场对普通散户太不友好了。
我隔壁王大爷退休后把积蓄都投进股市,专挑业绩好的“白马股”。结果好公司不涨反跌,那些ST股却天天涨停。前几天他气得直拍大腿:“这市场疯了!我看财报、学技术分析,还不如那些盲目跟风的!”
另一个邻居小李则相反,专门做短线投机。前段时间他蹭了几波ST股热点,小赚了一笔,整天神神秘秘的:“别看业绩,看资金走向!”结果上周被套在一只新股里,才知道市场没那么好赚。
更讽刺的是,那些满嘴“价值投资”的机构,私下却在各种题材股里疯狂进出。我一基金经理朋友苦笑着说:“表面上我们都说看重基本面,实际上大家都在猜别人心思。这哪是投资市场,就是个博弈场。”
历史总在轮回:不是第一次荒诞
A股市场这种“业绩差股价涨、业绩好股价跌”的怪现象可不是第一次出现。
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后,2009年A股大牛市启动,很多亏损企业股价翻了好几倍,而那些盈利稳定的公司涨幅有限。当时我刚入行,特别不理解,后来才明白这是市场在提前反映经济复苏预期。
再看2015年牛市,多少没业绩支撑的概念股被炒上天,最后又摔得稀巴烂。那时候我一同事满仓杠杆买入一家生物科技股,短短两个月赚了300%,得意洋洋要请客,结果还没等他下单,股灾就来了,不但赚的全赔进去,还倒亏不少。
回顾这些历史,就会发现市场总在重复同样的故事,只是主角换了。
监管趋严:这次真不一样了?
现在监管环境确实比以前严多了。证监会对财务造假和市场操纵打击力度空前。
前段时间,我认识的一个上市公司财务总监整天愁眉苦脸的。原来是新财报披露规则太严,以前那些“财务创新”手法都用不了了。他半开玩笑地说:“现在做财报比高考还紧张,一点小瑕疵都可能被查出来。”
但即便如此,市场上怪现象还是不少。业内有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监管再严,总有人能找到规则边缘。
普通投资者该咋办?
面对这么混乱的市场,咱普通人该咋办?
别跟风。看到ST股票连续涨停就心痒痒,这是韭菜典型思维。记住,大多数暴涨的垃圾股最后都会变成“刀片”,割得你鲜血直流。我一亲戚前年就是这样,追高一只ST股,结果套到现在,亏了一大半。
珍惜现金。在市场不确定时,手里有钱才有底气和选择权。我自己经验是,账户至少留30%现金,随时等更好机会。
第三,做好功课。别指望不努力就能在市场赚钱。研究公司基本面、行业趋势和宏观政策,才能理性判断。盲目信“内幕消息”和“大师观点”,往往会被收割。
第四,控制仓位和情绪。投资最忌讳满仓和情绪化。我一直遵循的原则是:看好就买一点,特别看好多买一点,但永远不满仓,永远不押注单一标的。
市场的疯狂终将回归理性
每次看到市场上这些荒诞现象,我就想起巴菲特那句话:“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业绩和价值的背离只能一时,不会长久。那些没业绩支撑、靠炒作的股票,最终都会回归价值。而那些被低估的优质企业,总会被市场重新发现。
与其抱怨市场不公,不如提升自己判断力。在这信息过载时代,真正的投资智慧不是获取更多信息,而是在复杂中看清本质。
半年报季的“业绩雷”还会继续炸,但聪明投资者不会被短期现象迷惑。股市不缺戏剧性,缺的是我们看透戏剧的耐心和智慧。你怎么看?评论区聊聊?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