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蒋拒绝让邱清泉出任兵团司令?杜聿明:他发疯我也害怕
#文章首发挑战赛#
1948年8月,眼看着原先那种以整编军为核心的小体量兵团已经跟不上眼下战场的实际情况,国民党军这时候下了决心,强化兵团架构,每个兵团里头至少得有三个军,主力兵团还得保证不低于四个军。
8月7日军事检讨会议散会那天,何应钦把三个兵团的司令安排好了——杜聿明管第二兵团,黄维领着第十二兵团,宋希濂负责第十四兵团。说起来,杜聿明和宋希濂这俩其实还身兼两职,一个挂着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头衔,另一个担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
别看宋希濂的十四兵团,账面上是管着四个军,可实际上才有20军和28军到岗,这俩还都不是什么中央嫡系,战斗力一般般。反观第二兵团和第十二兵团就厉害多了,这两只是真正的“重炮手”,跟东北的廖耀湘第九兵团并驾齐驱,这仨被大家称作国民党军的“三大重装兵团”。那会儿会议一结束,黄百韬、李弥、孙元良这些兵团司令也都陆续被定了下来。讲真,兵团组建能有这效率,在蒋家军的历史上都算头一份。
邱清泉落选司令官
第二兵团和第十二兵团,其实是拿整编第五军、整编十八军当底子来拼凑起来的。原本这两个整编军的老大邱清泉、胡琏都觉得,这兵团司令怎么着也该轮到自己头上吧,结果没想到,最后却轮到了杜聿明和黄维去担任这个位子。
1946年那会儿,国民党军搞了一波部队整编,把原来的集团军换成了整编军或者绥靖区司令部,军队的编制也相应调整成了整编师,至于师嘛,就变成整编旅了。不过东北的部队,还有关内一部分部队,这次整编压根儿没参与进去。
整编第五军成立的时候,底下带着整五师、整七十师俩整编师,还有一个骑兵旅和若干直属部队;至于整编第十八军成立那会儿,管着整十一师、整三师两个整编师,还有直属部队一块。
整编第五师(之前叫第五军)、整编十一师(之前是第十八军),都算国民党那“五大主力”之一——剩下仨是新一军、新六军、整编七十四师。部队从军级缩成整编师的时候,邱清泉、胡琏就当着军事主官;等后来又扩成整编军,这俩人也顺势提拔成了整编军长。
整编军其实就类似个小型兵团,所以我军打仗的时候,叫蒋军的整编军,经常直接用“兵团”来称呼。比如豫东战役那阵,大家口中的邱清泉兵团、胡琏兵团,说的其实就是整编第五军、整编第十八军。
1948年8月刚开头的时候,国民党搞了个军事检讨会,会后,就把华中“剿总”和徐州“剿总”旗下的部队拉出来,组起了第二、第七、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六这几个兵团。
等到兵团司令的人选出来后,邱清泉和胡琏心里别提多不痛快了。其实,这次组建的几个兵团,除了宋希濂带的十四兵团、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由整编军直接升级来的。十三兵团就是从整编第八军扩出来的,军长李弥直接提成了兵团司令;十六兵团也是整编第四十七军扩成的,孙元良也顺理成章成了兵团司令。
整编第八军、整编第四十七军本身的实力比起整编第五军、整编第十八军来说差了一截,可李弥、孙元良这两位偏偏当上了兵团司令。邱清泉、胡琏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副司令官的任命到了手,两人竟然默契十足,一块儿推辞不干。邱清泉找了个借口,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回老家休养去了;胡琏这边,刚忙完家里的丧事,紧接着就说牙疼,也压根没打算到十二兵团司令部报到。
豫东之战打到后边,黄百韬带着部队去救区寿年的第七兵团,谁知刚走到那地儿就被我军围住,几天鏖战下来,黄百韬几乎要绝望。这时候,邱清泉、胡琏带兵赶了过来,眼看战场风向变了,我军主动把包围圈撤了。这一回黄百韬差点就全军覆没,心里那叫一个后怕,战后还专门去感谢邱清泉。
没多久,邱清泉就跑去和黄百韬闹别扭了。打完仗,蒋介石把黄百韬叫到南京,亲自给了他“青天白日勋章”,还让他重整已经打散的第七兵团,任命他当司令官。
至于邱清泉吧,他原本以为自己救援有功,结果被老蒋一顿臭骂,嫌他接到命令后磨磨蹭蹭,没抓紧时间行动,弄得第七兵团大部分部队都搭进去了,就连兵团司令官区寿年、副司令官兼整编75师师长沈澄年也一块落了人家手里。
邱清泉心里很不服气,直接提笔给老蒋写信,罗列了七条理由:
自打六月打到现在,天天都是硬仗,伤亡一个接一个,整编第五军的弟兄们早就累得不行了。共军那边,不管哪个村子,基本都修了防御工事,到哪儿都是抵抗,堡垒一堆,咱们伤亡才叫一个大。当下为了省弹药,火力压制本来就不够,士气受影响,冲锋的部队死伤也很重。对面在杞县东南这块儿还特意修了坚固阵地,专门用来堵咱前进。空军方面也没法完全配合到整五军的需求。战车部队还撂在开封那边没动。现在也只能正面硬冲,想从侧面兜一下其实也不大现实,没啥用。
老蒋看完信,气得不行,又一次把邱清泉训了一通。甭管邱清泉怎么说,当初区寿年兵团被困在龙王店那会儿,黄百韬的队伍比他离得还远。后来一结账,黄百韬那支整编25师伤得可不轻,给南京“国防部”写报告直接说:“现在二十五师士气都快散了,勉强拉起来也就八个步兵营,想恢复点战斗力没个大半年根本不可能。现在伤员急着后送,给养弹药也得马上补上,这战力是真掏空了,别再给我们摊任务了,拜托高抬贵手。”
豫东那仗里头,说到“黄百韬兵团”,其实是区寿年兵团被围之后,老蒋拍脑袋才让黄百韬的整编25师,再加上第三快速纵队、交警军二总队凑一块临时拼出来的。第三快速纵队和交警军二总队加加也就是一万来号人,再说黄百韬的整编25师还留了个整编旅守着后方。换句话讲,等他去救区寿年的时候,能带上的兵也就三万出头。
邱清泉手底下的整编第五军将近六万人马,离龙王店其实比黄百韬的部队还要近得多。老蒋觉得邱清泉一直磨洋工,没给力,这说实话真是冤枉人家邱清泉了。毕竟第五军响当当的名头早就传出去了,自然成了我军死盯阻援的主攻对象。
难以共事的“邱疯子”
坊间有人说,黄百韬担任第七兵团司令官后,邱清泉气得不行,觉得这个位子本该轮到自己。其实这种说法只能说猜对了一半,黄百韬坐上司令官的位置,邱清泉心里确实挺不是滋味,再看旁边整编第八军的李弥也成了十三兵团司令官,心里更不是滋味。按说资历来算,邱清泉是黄埔军校二期的,比李弥这个四期的还资深不少,邱清泉当第五军军长的时候,李弥才刚混到第八军副军长的位置。
不过说真的,邱清泉其实对第七兵团司令官这个职位压根没啥兴趣,他心里不痛快主要在于,明明是以他的整编第五军为班底组建的第二兵团,可司令官却另有其人,轮不到他来当。
有朋友劝邱清泉,说第二兵团可是主力,跟别的兵团还真不一样,这种位置理所当然归黄埔一期的人,所以这回才让杜聿明上去了。你想啊,火力猛得很的第十二兵团,还不是黄埔一期的黄维在掌舵。
邱清泉哪能接受这种说法,毕竟你看黄埔六期的廖耀湘,不早就升到第九兵团司令官的位置上了吗?要说火力,第九兵团当时比第二、第十二兵团还厉害得多呢。
邱清泉拿到第二兵团副司令的任命,心里那叫一个不痛快,直接请了病假跑上海歇着去了。杜聿明其实是邱清泉以前的顶头上司,这回不得已放下身段,专门给他发了封电报劝他。邱清泉吃软不吃硬,看杜聿明态度这么低,心头气也消了,转身就回去上班了。
第二兵团成立那会儿,邱清泉落选了兵团司令,这说起来还真和他自己的脾气脱不了干系。说到底,蒋介石对邱清泉一直都挺看重,毕竟人家不仅是正儿八经的黄埔出身,更凑巧还是老蒋的浙江老乡,这两层关系往那一摆,自然比一般黄埔出身的将领更吃香。
邱清泉这人脾气是出了名的冲,说话做事都挺张扬,看谁都不大顺眼,手底下不少同僚都吃过他的苦头,在蒋军里头算是难打交道的主儿。有这一层,让蒋介石动不动就得琢磨半天,真要重用他,还得仔细掂量掂量。
拿1943年初那会儿来说,蒋介石本来盘算着把刚在印度训练、换装完的新38师、新22师合到一块,组建个叫“新编第一军”的队伍。这新一军军长最初瞄上的,就是邱清泉,按说人家有德国军校镀过金,又在第五军搞过机械化部队。可蒋介石还是转头把这缺儿给了黄埔一期的郑洞国,做了新一军头把手。为啥没让邱清泉上?全因为远征军那次进缅甸的遭遇,蒋介石心里犯嘀咕,怕脾气那么燥的邱清泉,去了印度,跟英美的那些指挥头头们磨不到一起,闹点不痛快。
郑洞国这任命一出来,邱清泉那个脸色是真不好看,整个人挺难堪的。毕竟他早就认准了新一军军长的位置,把军部幕僚都提前物色好了。邱清泉其实心里门儿清,去印度最棘手的可不是怎么练兵打仗,最怕还是跟那帮英美长官打交道。为此他还特别下了血本,请了个洋人专门给他补习西方礼仪呢。
为了让邱清泉心里能平衡点,再加上第五军的老军长徐庭瑶和杜聿明一块儿给他说了不少好话,蒋介石这才把第五军军长的位置交到了邱清泉手上。
抗战还没结束那阵,第五军是听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的指挥,邱清泉对杜聿明其实挺认可,所以杜聿明当上头儿时,邱清泉基本都挺听话,算是安分守己,也没整啥幺蛾子。
抗战打赢以后,老蒋把杜聿明派去东北当保安司令长官,带着七个军马不停蹄地抢占东北那块地盘。邱清泉领着第五军分到徐州绥靖公署薛岳那头,跟着一起挺进解放区。
薛岳把第五军归到整编二十七军里头去了。这支整编二十七军原本是32集团军改过去的,王敬久当军长,是黄埔一期的老资格,属于老蒋的亲信。他算是黄埔出来最早能混到集团军总司令的那一小撮人里,像胡宗南、关麟征、宋希濂、王敬久、霍揆彰这些。
这里得提一句,那会儿关内国民党部队第一波整编刚刚搞完,第二轮还没开动,邱清泉带着的第五军还是老名字没换。整编二十七军里头,除了划过来的第五军,还塞进了三个整编师,分别是整十一师、整七十五师跟整八十八师。
王敬久手里头的那四个整编师(军)里头,最强的还就数第五军和整编十一师,可偏偏这俩让王敬久直犯愁,邱清泉和胡琏俩人谁都瞧不上谁。打解放区的时候,王敬久把第五军和整编十一师归到一块儿,让邱清泉来当头,结果胡琏心里憋着气,颇有怨言。
有一回打仗,邱清泉让胡琏手下的一个团往他那边靠,胡琏干脆让团长别理会这命令,俩人在电话里吵起来,火药味十足。后来开军事会议时,王敬久想帮他们缓和下矛盾,哪知道这哥俩在会上又杠上了,眼瞅着就要动手,结果会议只能被迫提前散了。
薛岳知道情况后,只能让王敬久安排第五军和整编十一师分头行动。胡琏平时虽然脾气大,但和领导王敬久相处还算客气,问题主要出在跟同级的邱清泉老有摩擦。邱清泉倒是没那么客气,压根儿瞧不上王敬久的指挥,开会时常常当众反驳,让王敬久很难堪。
1947年3月,国民党把进攻山东解放区当成了大动作,调集了45万人马,弄成了三个兵团,司令官分别是汤恩伯、王敬久、还有欧震。王敬久一听说第五军要归到他手下,脑仁儿都疼,直接跑去见陆军总司令顾祝同,诉苦说他压根儿管不住邱清泉,干脆就让第五军归汤恩伯或者欧震带着,要不然他情愿撒手不干了。
顾祝同也只能摊摊手,让王敬久硬着头皮顶上。过了没多久,这个“勉力为之”的王敬久就被撤了,兵团的牌子也一块儿撤掉了。
说起来,这个王敬久确实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早在1938年刚当上71军军长那会儿,他就老是和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过不去,把祝绍周整的挺难堪。如今轮到自己,王敬久面对邱清泉也是一点儿招都使不上。照这么一看,被人喊作“邱疯子”的邱清泉,真不是一般人能管得住的。这事给老蒋看在眼里,心里头就有点不舒坦,觉得王敬久压不住阵,兵团司令这么个活儿,他还真不是个合适人选。
杜聿明:邱清泉疯起来,我都怕
第二兵团刚一拉起来,底下揽了五个军,还有一个骑兵旅,再算上直属部队,全加起来得有十二万人马,这可是在徐州“剿总”那几个机动兵团里头,最能打、牌面也最足的一个。
蒋介石把杜聿明安排到徐州,其实对“剿总”总司令刘峙的能力不怎么信任,所以让杜聿明来当刘峙的帮手。刘峙虽然人送外号“长腿将军”,可这人对兵权没啥兴趣。杜聿明一到,他就很安心地把大部分事情交给杜聿明打理,自己倒像个甩手掌柜,轻松自在。可问题就出在这,杜聿明一旦不在,刘峙也就啥都不管了,各路兵团就全都摊开呈一条直线,这战阵布得别提多危险了。
淮海战役还没打响那会儿,白崇禧曾经答应过蒋介石,要把徐州、华中这上百万兵马统一指挥。谁晓得等他人赶到南京参加会议,一看到徐州那边的布防,当场愣住了,心里直嘀咕,这局势已经烂成这样子,怕是无药可救了。
杜聿明只是“剿总”的副总司令,这让他去指挥那些兵团司令,说话其实压不住阵。为了让事情顺溜点,蒋介石专门设了个徐州前进指挥所,杜聿明当主任,直接管第二、第七、第十三、第十六兵团,孙元良来当副主任。说实话,孙元良手里的兵团在那几伙里头是实力最弱的,可人家是黄埔一期的老资格,蒋介石专门点了他的名,让他来撑台面。
为了照应邱清泉的感受,杜聿明向蒋介石打了招呼,批准邱清泉以代理身份行使第二兵团司令官的职权。等到辽沈战役打响,杜聿明被蒋介石调走,到东北去参与指挥战事,徐州这边的事情他就顾不得了,这样一来,邱清泉顺利接过了兵团司令的位置。考虑到让邱清泉在徐州这几位兵团司令里有点分量,杜聿明又给他往上推了一把,帮他争取到徐州前进指挥所副主任的名号。
咱从这里不难发现,杜聿明对邱清泉还真是挺照顾的。要没杜聿明这么帮衬着,按邱清泉的脾气,估计那会儿副军长的位置都坐不稳,更别提后来能升上去当兵团司令官了。
虽说俩人在公事私交上处得还算可以,可一等到邱清泉成了兵团司令官,杜聿明也觉得有点管不住他了。邱清泉那人吧,连刘峙都敢当面甩脸色,能给杜聿明留点情面,已经算是不错了。在徐州这些蒋军将领里头,邱清泉也就是对杜聿明还有点服气。
淮海战役一开打,杜聿明安排好葫芦岛那边的撤离,就匆匆跑到南京开会,结果发现自己走之后,刘峙对各兵团的部署一点儿没动,气得直跟何应钦、顾祝同念叨,这部队咋还不撤回来呢。
1948年12月,杜聿明的部队在陈官庄被咱们大军围了个严严实实,邱清泉这边嘴上骂得狠:“老头子也昏了头,没吃的没弹药,这几十万兵咋还打啥仗嘛?”可话虽这么说,他脾气拗,哪怕这样死活不肯降。
徐州前进指挥所手底下那四个兵团,黄百韬那支已经全军覆没了,孙元良带着人想自己突围,结果在陈官庄那儿也搞得稀巴烂,损失惨重。被围在圈里的国军,邱清泉带的人马占绝大多数,他死犟到底不肯服软,杜聿明这时候也拿他没辙。
12月下旬的时候,杜聿明已经对整个形势感到灰心透顶,早就不想再打下去了,奈何邱清泉当着他的面,直接把我军领导写来的劝降信扔进火里烧了。这一番操作让杜聿明根本不敢随便提降的事情,生怕惹恼了邱清泉,万一被他暗算就麻烦了。后来杜聿明回忆道:
邱清泉脾气倔强,还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在被包围的时候,大事小情都来找我商量,表面上看着还行,但其实咱俩也没啥推心置腹的交情。这投降的事,邱清泉要是不同意,我也拿不出办法。要是一不小心,被他先下手了,不光没办成事儿,人还可能没命,说不定还要背个叛蒋的黑锅。
从中能瞅出来,邱清泉要是“犟”起来,连杜聿明都有点忌惮。其实话又说回来,邱清泉对杜聿明还是够意思的。大家讨论怎么突围的时候,看见杜聿明身体实在撑不住,脸上也有点为难,邱清泉还拍拍胸膛保证:“总座,这一路有我护着你,定让你安全突围出去。”
邱清泉说的那些承诺根本一点用都没有,到头来自己那边的队伍都拉不住。第五军军长熊笑三那会儿对他是又怼又骂。1949年1月10号凌晨,他和杜聿明突围时,一下乱了套,人也走散了。邱清泉慌里慌张地跑来跑去,神情恍惚,最后在离临时指挥所不远的地方,被流弹击中就这么没了,一辈子折腾也到头了。
#高考人生始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