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老员工的50万抉择:改善生活还是继续奋斗?
上海82岁股民住狗窝、穿破裤衩炒股,值得吗?
这事儿听着像电影剧本,可就真真切切发生在上海街头。一个82岁的老头,人称“建工爷叔”,一辈子没享过几天福,省吃俭用攒下五十多万,全砸进了股市。住的地方,比狗窝强不了多少,夏天穿个破裤衩,屁股蛋子都露在外头,拿根针胡乱缝两下就对付过去了。衣服就那一身,四季不变,洗得发白,袖口磨得全是毛边。你说他穷吧,他手里可捏着五十多万的股票;你说他富吧,他连碗像样的红烧肉都舍不得吃。
这老头的人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普通工人阶级编年史。年轻时响应号召,上山下乡,跑去新疆挖土坑,风吹日晒,骨头都快被晒酥了。回了上海,干的活儿也没轻松到哪儿去,天天吊在几十层高的楼上擦玻璃,命悬一线。退休金不多不少,够活,但谈不上“过日子”。就这么熬了一辈子,到头来,图个啥?图的是股票账户里那点数字?图的是每天盯着大盘,看上海建工从2块涨到2块5,能让他激动得拍桌子?
他嘴里常念叨一句话:“凭啥寒武纪能炒到1500,上海建工才两块多?”这话听着荒唐,细想却让人心酸。在他眼里,股票不是金融工具,是翻身的指望,是这辈子没过上好日子的补偿。他把全部身家押进去,就像赌徒把最后一张钞票推上赌桌,心里想的不是输赢,是“万一呢”?万一涨了,就能住上好房子,吃顿好的,穿件新衣裳。可现实是,股票没涨,人先老了,身体也垮了。
你问他后悔不?估计他嘴上不认。在他心里,那张股票账户单,比任何保健品都管用。那是希望,是念想,是支撑他每天爬起来看盘的动力。可我们这些外人看着,真替他揪心。五十多万啊,哪怕拿出来一半,租个像样的房子,雇个钟点工,每天吃顿热乎饭,穿件舒服衣裳,日子不就立马不一样了?可他不,他宁愿守着那点数字,守着那点虚无缥缈的“翻盘梦”。
这哪是炒股,这是拿命在赌。82岁的人了,阎王爷的请帖说不定哪天就送上门了。你还指着股票翻十倍?真到了那天,账户里的数字再多,能带走一分一毫?人这一辈子,钱是工具,不是目的。可太多人,包括我们自己,不也常常把工具当成了信仰?嘴上说着“活在当下”,可手里攥着的,全是舍不得花的“以后再说”。
建工爷叔的故事,照出的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影子。我们谁不是某种程度上的“建工爷叔”?省着钱不敢旅游,舍不得换手机,孩子结婚要赞助,养老要留底,看病要预备金……一辈子为别人活,唯独忘了自己。他把钱锁在股市,我们把钱锁在房贷、锁在人情、锁在各种“必须”里。区别只在于,他疯得明显,我们疯得体面。
要是你,你会卖了股票,去吃顿好的,住个舒服的地方吗?别急着说“会”,先问问自己,你敢不敢?
人这一生,最怕的不是穷,是明明手里有粮,却不敢开火做饭。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上观新闻、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