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大集主力大举撤资,散户逆势加仓,业绩下滑资金紧张
如果说股市是一场永不停歇的真人秀,那供销大集今天这条新闻,绝对算得上是“高能预警”级别的猛料。
你看,股民们一大早还在琢磨是割肉跑路,还是咬牙死扛,到了收盘,一堆冰冷的数据直接砸下来,主力资金净卖出2.36亿元。这事儿到底是不是大佬们先嗅到危险风向,还是纯粹“常规操作”?这背后水有多深,谁能看得清?
不妨咱们带着几个好玩的问号,一起扒一扒!
到底是谁在放跑主力资金,这些钱从哪跑的,又往哪去了?
游资和散户到底是自信加仓,还是割韭菜专业户临门一脚?
业绩大跳水和高负债又意味着什么,供销大集是暂时感冒,还是已病入膏肓?
别急,谍战片还没到高潮,咱们从头撸一遍这些盘面数据和公司现状,掀开这层又一层的资本迷雾。
先来说说9月11日这组核心数字。
2.76元的股价其实不算高,但一天下跌0.72%的幅度,真心谈不上啥灾难,放哪都属于正常波动。
可问题来了,成交量905万手,成交额高达24.63亿元,能把这么多筹码砸出来,这就像小区门口卖早饭的阿姨突然把两个月的鸡蛋全甩了出去——绝不是随便路过的大爷能接得住的量。
紧接着,主力资金,差不多就是那批行走江湖的“资金大佬”,悄悄地从供销大集溜走了2.36亿元现金,留下个“净流出”的大坑,占了全天成交额差不多10%。
你要嫌这个数字没概念,可以脑补一下它相当于北京一套不错学区房的全款……大佬可不是闹着玩啊。
可问题很快又冒出来:主力出逃,游资却逆势流入6378万元是咋回事?
这帮游资大哥,平时不是闻风而动、出手快狠准吗?这回怎么像赌桌上迷之自信的新手,说干就干,照着主力的“反方向”疯狂上分?
再看看咱们小散,大伙那点家底起劲地拼了1.7亿元进去,连主力都溜了,小伙伴们还不死心,这勇气简直比夏天穿羽绒服还难理解。
那么,主力真是跑路了,还是换个马甲又悄悄杀了回来?
坊间的老股民都知道,有时候这些“主力资金”数据嘛,不能全信,反向思路也时有出现。
但这组资金流大面上看真是“脱离群众”,群众火力全开往里冲,而幕后的哥几个却悄悄溜出去了不少,这气氛,有点像班主任和学生玩捉迷藏,大家都在前门等老师,老师其实早就溜后门喝咖啡了。
再换一个视角,翻翻供销大集的家底:2025年半年报里写得明明白白,主营收入7.83亿元,直接比去年缩了将近20%。
这还不算啥,归母净利润只有532万元,比去年暴跌95%以上。
这感觉和前些年做电商的,收入寒冬缩水一地,利润都快找不着,真是“拼多多都嫌他少赚”。
不过扣非净利润倒是相比去年同期涨了54%(虽然依旧是负的,-8413万元),这点或许能让人精神一振。
可是,这点“好消息”细品一下,更像是“原来跌得更惨,今年跌得稍微温柔一点”——毕竟最大的进步,有时只是“不再从二楼掉下去,而变成了一楼摔一跤”。
再往下看,2025年二季度单季主营收入跌得更狠,四亿出头,同比直接少了26%。
净利润勉强维持高空滑翔,1161.9万元,也缩水剩个位数比例。
你细品一下,负债率51%,投资收益3071万元,花出去的财务费用高达1.53亿元……
这哪是赚钱啊,明明一边做生意一边给银行打工,最后只有一张漂亮的营业执照在墙上。
怪不得那些资金大佬碰都不想碰,生意模式和财务压力一对比,和“买一送一”里面的“一毛不拔”,区别也没多大。
说回去,融资数据显示9月11日当天是“融资净偿还”,相当于有不少人开始还钱而不是借新钱,说明短线玩家冒进的信心明显动摇。
更神奇的是,融券完全没有参与,空头一点兴趣都没有,也就是说连“踩一下油门做空”的人都没看上这块肥肉。
或许这就是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无奈:看上去还能挣扎,实际上谁都不太想多掺和一脚。
看到这里,头脑风暴来一下。
低价票、“迷你盘”、融资融券极度冷清,公司业绩基本靠喝西北风活着,结果盘内散户还掏腰包死扛?是不是有点像拔丝地瓜——外面一层糖,里面步骤乱套?
其实很多时候,场内小散们就是图一时冲动,眼瞅着主力跑路、游资搏命,他们反倒踏实“补票”,幻想着天亮之后暴富,结果一睁眼,形势比俄剧还残酷。
但更深层的谜团,也藏在散户们的那份“不死心”中。
谁说“主力走了就等于看空”?说不定隔几天这些钱又晃一圈回来,毕竟主力的思路,你永远猜不透。
有时候主力流出也许是调仓换股、资金腾挪,但也可能真是跑路溜号,毕竟公司业绩那么惨,老板自己都不好意思晒账本了。
此时游资的“逆向操作”,也好解释——某种赌博思维:大跌反弹,抄个底坐电梯。
万一抄成了,那就是喜提一波红利,抄错了,反正钱本来也不打算结婚买房用。
而散户嘛,大部分时候只是隐身人群中的一簇小火苗,偶尔亮一下,热闹归热闹,却并不左右盘面大局。
说白了,供销大集今天的场景,就是一台粗糙版的“资金大逃杀”秀。
公司主营业务百货、商超、商贸地产、供应链创新,哪一项都不新鲜。
以前这类企业还能靠渠道和规模熬日子,可在电商、实体双重夹击下,生意做成了“人情生意”,谁都混不出大水花。
今天看到那点勉强的毛利率和靠投资收益撑门面的业绩,再对比财务费用和负债,基本等于公司自己都在玩拉锯战:一边拼命赚毛利,一边往银行送利息,最后账面都不剩几个铜板。
也难怪主力和空头都懒得理,大家都知道,蹲在地上的小猪再怎么拱,也拱不到金山银山。
但资本市场就是这样——有人套现离场,有人押注一搏。
你说主力放走了2.36亿,是不是彻底看衰?未必。
也有可能只是一次仓位调整,或者“洗盘”一番,看看场内谁手够稳。
至于散户的死磕,其实归根结底是“追涨杀跌”刻在骨子里的惯性,有点像朋友圈抢红包,能分一毛也不嫌少!
能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往往只能交给时间和更多的资金博弈来决定。
终究来说,谁都明白一点:在A股这个大操场上,供销大集这种老百货公司虽然有牌照、有故事、也有陪跑资本,但能不能翻身全靠基本面、行业天时和一个“巧”字。
资金一旦形成惯性流出,小散用信仰对抗现实,往往结局看似励志,其实充满辛酸——你比如说涨停之后没人愿意买单,“解套”其实成了遥不可及的迷梦。
此时还指望散户的气势能换来奇迹,只能说概率比中彩票还低,最多留给吃瓜群众一个看热闹的由头。
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当别人都在撤离的时候,盲目逆行,不是勇气,是孤注一掷的冲动。
希望每一个看盘的人,记得一句网络段子:“风口上的猪,还能飞一会儿,掉下来就糊一脸。”
“话说回来,你怎么看主力资金的这波突然撤退?散户的坚守到底能不能炼出奇迹?股市永远猜不透,评论区敲敲你的看法呗!”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