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早期为何未先歼精锐?泗县战役案例:22团难破2团
声明:本文内容参考了网络上的资料
泗县这场战斗,其实就是个难啃的硬骨头。二十多个团围攻两个团,打了三天三夜也没能拿下。为什么呢?因为正面遇到了桂军这股难对付的力量。
一场战役让整个战区的人都醒悟过来,一个深刻的教训彻底改变了战略。为什么解放战争前期不打精锐部队?从这场战役开始,人们才真正明白了。
空谈策略遇到坚固防线
1946年8月7日晚上,在泗县,大雨倾盆。陈毅亲自指挥,带领华中野战军的第八师、第十师等主力部队共22个团,渡过沙河,他们的目标是消灭桂军第七师的两个团。
三天过后,二十多个队伍撤退了,只剩下两个队伍还在坚守,虽然阵地没有被攻破,但损失非常大。
问题在哪里呢?
看看敌人的情况。守军是国民党第五军第七师的第19团和第21团。这是一支精锐的桂系部队,都是打过仗、熬过战、扛过硬的老兵。
装备齐全,战术成熟。泗县地区,是他们长期守卫的区域,防御工事不仅有土包,还有钢筋混凝土碉堡,交叉火力网,以及防空和防坦克设施一应俱全。
咱们这边,人多枪少,可以说是22个团,但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有的刚打完仗,有的刚到战场,配合不熟练。第八师五个营冲锋上阵,连续五轮进攻都被火力压制了回去。
土城,是泗县东北方向的一个重要关卡。敌军的第21团在山头上扎了工事,三面被壕沟围住。8月8日清晨,我军的第8师第22旅的先头营冲锋在前,冲进阵地,刚一上到高地上就被敌军的火力压制住了。
两小时内伤亡过半,后续部队未能及时支援,阵地失守。
陈毅看到这种情况,命令第10师从右侧包抄,打算从两边夹击敌人。但是敌人早有准备,机枪火力猛烈,如同暴雨一般,我们的进攻依然没有成功。到了8月9日深夜,我军再次发起总攻,结果还是没能攻破敌人的防线。战后统计显示,华野在这次战斗中投入了超过3万人次的兵力,伤亡人数超过了两千人。
泗县之战历时三天,却毫无进展。敌方仅用两个团的兵力,就成功阻挡了我们二十多个团的进攻。这不仅仅是失败,更是战术上的重大失误。
纸上谈兵碰上了钢筋水泥的碉堡阵地。只靠热情和人头数量,敌人不跑,啃不动。
桂军这块骨头,确实有点铁硬的架势。
泗县没能拿下,主要是因为对手桂军第七师太难对付。
桂军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可不是一般的部队,它是蒋介石的心头肉,由黄埔军校毕业的将领指挥,训练极其严格。第七师更是被称为“嫡系中的嫡系”,自成一套体系,军政合一,以战斗英勇著称。
第七师在抗战中对抗过日军,靠山地作战和碉堡防守立住了脚跟。泗县的地形特点是山丘错落,村落密集,非常适合用来防守。
桂军早就布好了防线,在泗县土城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反包围阵地”。工事连续超过五公里,射击孔、壕沟和暗堡配合得像一张网。
第七师的作战方式和我们军队大不一样。他们讲究“稳、准、狠”,具体来说就是坚守阵地,不轻易冒进或冲锋,等到敌人离他们大约一百米的时候才开始射击。
每个碉堡配备了三挺重机枪,火力交叉覆盖。每次进攻,至少有一半人倒下。
8月8日下午,我军第8师的一个连队突入泗县以北的老庄村,在巷战中硬攻桂军的据点,却被火力压制在村墙内。5小时后,他们被反击清出阵地,整整3个排全军覆没。
在这段时间里,桂军的补给一直在不断到来。第五军的后勤线是从宿州方向来的,铁路还在他们的控制下,所以弹药供应充足。而我们的部队大多靠步行前进,弹药都是靠人背着,长时间作战明显处于劣势。
这样的对手,光靠气势是压不住的。他们不是一见到我们就逃跑的乌合之众,而是经过实战洗礼的强硬对手,既能防守,也能进攻,还能持久对抗。
因此,陈毅提到:“泗县的战斗,不是策略失误,而是对敌情估计不准确。”当时我们军队认为敌人的防御比较弱,但实际上敌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守准备。这次战斗揭示了一个问题:敌人兵力强大,我们不能硬碰硬。
这个消息立刻上报到最高指挥部门,毛主席随即调整了新的方针。
虽然每一仗都没赢,但最终赢得了整个战场的方向。
泗县战役结束后不久,毛主席提出了“避开敌人锋芒,灵活歼灭敌人”的策略。谁也没料到,这句话成了解放战争初期的新指导方针。
陈毅和粟裕重新制定了计划。第七师不再参与。华东野战军悄悄将主力调到了山东南部,他们的目标转向了另一个部队:整编第74师。
这个敌人虽然实力强大,但是他们分散部署,警惕性不高,而且离补给线太远。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爆发了。华东野战军集中了6个纵队,大约有20万人,对整编74师进行了包围。
这场战斗,让大家想起了泗县那次的震撼效果。这次不是正面硬碰硬,而是集中力量攻击敌人的弱点。我们也没有鲁莽地去攻打坚固的工事,而是抓住机会,把敌人的部队分割开来,孤立各个小队。
第74师当时有大约3万人,被包围后四天内全军覆没。这是国民党精锐部队在建制意义上的首次整体歼灭。孟良崮的胜利,是以泗县失败为代价换来的。
泗县之战虽然失利了,但它显示了解放军战略思想的进步。从一开始的盲目进攻,转变为灵活机动;从单纯依赖人数优势,转变为运用智慧;从只要是仗就打,转变为挑选有把握取胜的战斗。
失去一座城池才明白整个局势,放弃一场战斗才能赢得整个战争。
毛主席的战争智慧:避敌锋芒,机动歼敌
孟良崮战役的开始:解放军因泗县战斗失利避开与桂军交战。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日期:2013年9月16日。
在华东地区,有一位名叫老八的老师非常有名,他因为英勇的表现被陈毅将军誉为“袖中虎”。然而,在泗县的一次失败战役,给陈毅将军留下了深深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