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织物在烧毛机内的运行速度对烧毛效果有什么影响?

发布日期:2025-09-02 03:28    点击次数:106

织物在烧毛机内的运行速度是影响烧毛效果的核心参数之一,其通过改变织物与火焰 / 高温介质的接触时间,直接决定烧毛的彻底性、均匀性及织物损伤风险,具体影响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运行速度对烧毛效果的核心影响

织物运行速度与烧毛效果的关系本质是 “接触时间与灼烧强度的平衡”—— 速度越慢,织物在火焰 / 高温区停留时间越长;速度越快,停留时间越短,最终呈现完全相反的效果,具体对比如下:

运行速度状态

接触时间

烧毛效果表现

潜在问题

速度过慢 过长(通常>0.5 秒,视烧毛方式而定) 1. 烧毛过度彻底:织物表面绒毛(尤其是粗长、顽固绒毛)被完全灼烧,甚至织物表面纤维被部分碳化;2. 易出现局部过烧:若织物运行张力不均或火焰分布有微小差异,局部停留时间过长会导致面料发黄、脆化(如棉织物易出现焦斑,化纤织物易熔融结块)。 1. 织物强力下降:表面纤维过度损伤,导致面料抗拉伸、耐磨性能降低;2. 后续工序隐患:碳化纤维易脱落,可能污染染色浴或印花浆料,影响色光均匀性。

速度过快 过短(通常<0.2 秒,视烧毛方式而定) 1. 烧毛不彻底:仅短绒毛、弱附着力绒毛被灼烧,粗长绒毛、根部绒毛未被充分加热,残留量高,织物表面仍显 “毛糙”;2. 烧毛不均匀:若织物本身有厚薄差(如梭织物的经向紧度差异),快速运行下薄处可能勉强烧净,厚处绒毛因热量未穿透而残留,形成 “条花” 或 “云斑”。 1. 后续工序问题:残留绒毛易在染色时吸附染料形成 “染花”,或在印花时导致图案边缘模糊;2. 二次返工:需重新调整速度复烧,增加能耗与生产时间。

速度适宜 适中(通常 0.3-0.4 秒,需匹配织物类型与烧毛方式) 1. 烧毛彻底且均匀:表面绒毛(包括大部分粗长绒毛)被充分灼烧,同时织物本体纤维未受损;2. 织物性能稳定:表面光洁度达标,强力、白度(浅色织物)无明显下降,满足后续染整工序要求。 无明显问题,是生产中需精准控制的状态。

二、不同织物类型对 “适宜运行速度” 的要求差异

织物的纤维材质、组织结构、绒毛特性不同,对热量的耐受度和烧毛需求也不同,因此 “适宜速度” 需针对性调整,避免一概而论:

棉 / 棉混纺织物:棉纤维熔点较高(约 260℃)、燃点约 400℃,耐受高温时间较长,适宜速度可稍慢(如 0.35-0.45 秒),确保粗长绒毛烧净,同时避免过烧碳化;

化纤织物(涤纶、锦纶等):化纤熔点低(涤纶约 255℃、锦纶约 215℃),且高温下易熔融粘连,需快速通过高温区,适宜速度需加快(如 0.25-0.35 秒),防止纤维熔融损伤;

厚重织物(如牛仔布、粗纺毛织物):织物厚度大、绒毛密集且根部粗,需稍慢速度(如 0.4-0.5 秒),保证热量穿透至绒毛根部,避免 “表面烧净、根部残留”;

轻薄织物(如雪纺、乔其纱):织物纤薄、纤维脆弱,速度需严格控制在 0.3-0.35 秒,既要烧净绒毛,又要防止织物被火焰 “吹动” 导致局部过烧。

三、实际生产中速度的协同控制原则

单纯调整运行速度无法实现最佳烧毛效果,需与烧毛机的火焰温度、火焰强度、织物张力等参数协同匹配:

与火焰温度 / 强度联动:若火焰温度升高(如天然气压力增大),需适当加快运行速度,避免过烧;若火焰温度降低,需减缓速度,补偿热量不足,确保烧毛彻底性;

与织物张力配合:织物张力需稳定(过松易起皱导致局部过烧,过紧易拉伸变形),同时速度与张力保持同步 —— 速度加快时,张力需略增,防止织物在高温区 “飘移”;速度减慢时,张力需略减,避免织物过度拉伸;

根据烧毛方式调整:不同烧毛方式(气体烧毛、接触式热板烧毛、红外线烧毛)对速度要求不同:

气体烧毛(火焰直接接触):速度相对灵活,可通过调整火焰长度匹配速度;

热板烧毛(织物与高温金属板接触):热板温度恒定(通常 300-400℃),速度需更精准(误差≤0.05 秒),防止接触时间过长导致织物粘板;

红外线烧毛(非接触式高温辐射):热量穿透性强,速度可稍快(比气体烧毛快 10%-15%),减少织物损伤。

综上,织物运行速度通过 “接触时间” 直接决定烧毛效果,生产中需根据织物特性(材质、厚度)、烧毛方式、火焰参数综合设定,核心目标是在 “烧净绒毛” 与 “保护织物本体” 之间找到平衡,避免过烧或烧毛不彻底。



上一篇:买料理机怎么选?20年厨电师傅曝光选购真相,看完省下4000元
下一篇:她9岁入伍15岁进央视 因不会英语得罪佟大为, 今凭《生万物》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