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镇青年创业卖牙膏,年销超20亿
一个安徽小子,兜里只剩27万时竟在出租屋捣鼓牙膏! 7年后年销20亿,逆袭成行业第一!
高中没毕业的尹阔,在深圳60平出租屋里创业时,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搅翻牙膏市场。 当公司账上只剩27万、财务离职、团队发不出工资时,他居然还吃得饱睡得香,甚至好奇“我的海航会员怎么降级了? ”如今,他创立的牙膏品牌年销超20亿,线上市场份额全国第一,把国际巨头都甩在身后。 这个小镇青年的逆袭,藏着不内耗的狠人哲学——“永远激情满满,永远随时放弃”。
从流水线到创业:小镇青年的“不认命”
1989年,尹阔出生在安徽灵璧县。 高中没念完,他就跟着打工潮去了广东。 流水线工人、西餐厅帮厨、酒店打杂……他什么都干过。 用他的话说:“那时候只想混口饭吃。 ”
2011年,他和朋友挤在深圳60平米的民房里创业,注册了智能硬件公司。 屋里只有电风扇,热得受不了就去麦当劳蹭空调。 第一位员工自己扛着台式电脑来上班。 谁也没想到,这个草台班子后来做到近亿元规模。 这段经历让尹阔大开眼界:“原来股权这么值钱,真有人愿为你的梦想砸几千万! ”
但第一次创业成功后,他反而更“野”了。 2015年,他退出公司,创立小阔科技做电动牙刷。 这次摔得鼻青脸肿:电动牙刷复购率低、备货成本高,公司三年没攒下300万现金。 最惨时账上只剩27万,发完货就付不起工资。 团队靠在小红书清库存,才勉强回血300万救命。
牙膏生死局:27万“梭哈”出奇迹
2018年3月,尹阔在宝安出租屋创立参半牙膏。 头两年,他差点把自己“作死”。
高端牙膏加鱼子酱? 定价68-108元,两个月只卖出7万支。 不服输又做化妆品、洗护品,全扑街。 他后来反思:“每个产品都是战场,分散兵力必死。 ”
2020年,公司账上只剩1400万。 高管们愁容满面,尹阔却拍板:“全部梭哈! 押漱口水! ”团队懵了:“赌输就破产啊! ”但他铁了心:“战场必须一次点燃! ”
9月,益生菌漱口水上市。 果冻条包装、蜜桃樱花味,年轻人聚会前掏出一条漱口,瞬间变成社交潮流。 80天,销售额破亿! 参半冲上天猫、拼多多漱口水类目第一。 投资人追着投钱,字节跳动、华兴资本抢着入局。
血战线下:硬刚国际巨头的“土法子”
靠漱口水爆红后,尹阔反而调头杀回牙膏战场。 他清楚:漱口水市场小,牙膏才是民生必选品。 但线下早被高露洁、云南白药等巨头垄断,新品牌想挤进货架? 难如登天。
2022年,尹阔带着团队开启“地狱模式”。 他连续40天每天跑一个城市,在超市里蹲点看消费者挑牙膏。 发现促销员记不住产品知识,立刻把功效直接印上包装:“让牙膏自己会说话! ”
最狠的是“条码战”。 传统品牌一个单品打全国,参半却针对不同市场定制产品:城里人买沸石牙膏除口臭,乡镇市场推大支装实惠款,东北专属“热感牙膏”——挤出来自动发热,解决冬天刷牙冻嘴的痛点。 这款灵感来自他老家没暖气的童年记忆,光测试就折腾一年。
如今,参半攻下1000多城50万个终端。 河南一家小超市,月销从2万飙到300万。 2024年线下销售额暴涨200%,硬生生从巨头嘴里撕下肉来。
草根老板的“反内耗”哲学
走进参半办公室,常听见角落传来爆笑——那是尹阔又在“不务正业”。 别人愁供应链断货,他琢磨海航会员降级;公司快倒闭了,他准时吃饭睡觉。 他微信里加着卖鱼摊主、搬家小哥、炒粉小伙,最爱看他们朋友圈:“这才是滚烫的生命力! ”
他管理公司更“野”:
砍掉所有PPT:十周年年会,副总裁催他准备材料,他大笑:“要啥PPT? 说话不会吗? ”见投资人也不写商业计划书;
拒绝画大饼:不定年度目标,“做好当下,结果自然来”;
极致扁平化:管8个总监,无CMO、无COO。 员工敲门就进,出差自己背包。 400人团队干出20亿业绩,人效抵别人千人公司。
产品会上他却变“强迫症”。 测试新品时一天刷十几次牙,办公室常备苏打饼干清味觉。 热感牙膏调了几十版,刷到牙龈出血才点头。 他说:“所谓洞察力,就是多聊天、多挨冻、多被市场打脸! ”
小镇逆袭的底层逻辑
尹阔的逆袭,藏着三把刀:
1. 砍杂音,孤注一掷
早期失败全因贪多。 醒悟后他砍光非口腔业务:“All in一个单品,才能刺穿市场! ”
2. 钻细节,死磕体验
传统牙膏几十年不变“薄荷辣”,参半却做出荔枝玫瑰味、啫喱质地、磁吸管盖。 年轻人惊呼:“刷牙居然像吃水果! ”
3. 借渠道,四两拨千斤
线下不招促销员,而是培训经销商:“让卖鱼摊主帮你吆喝! ”百人团队撬动百万终端,成本不到同行十分之一。
这个曾被嘲“小镇青年瞎折腾”的安徽汉子,如今站上亚布力论坛说:“牙膏是唯一进嘴的日化品,中国人最懂舌尖上的讲究。 ”他咧嘴一笑:“等着看吧,全世界最好的牙膏一定出自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