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认怂了?8 月 13 日,欧美关税协议争议传来最新消息
8 月 11 日深夜,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将中美相互加征的 24% 关税再暂停 90 天。这一决定来得蹊跷 —— 就在三天前,白宫发言人还放风 “关税可能不会延期”,如今却突然 “变脸”。更耐人寻味的是,美财长贝森特当天接受采访时直言:“中国是个新的存在,美国若不收手会输得很惨。”
特朗普的妥协,暴露美国战略困境特朗普的 “变脸” 早有征兆。两周前,印度因购买俄罗斯石油被特朗普痛骂 “扶不起的烂国家”,并被加征惩罚性关税。反观中国,同样购买俄油,特朗普却在记者会上支支吾吾:“可能会考虑加税,但现在不是时候。” 这种双重标准,恰恰暴露了美国的软肋 —— 中国市场的分量远非印度可比。
共和党议员林赛・格雷厄姆曾叫嚣 “对中国购俄油加税 500%”,特朗普虽点头同意,却始终不敢付诸行动。道理很简单:中国稀土加工占全球 90% 产能,美国军工、电子产业离了中国供应链,连导弹芯片都造不出来。真要撕破脸,美国企业的损失只会更大。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俄乌局势。普京将于 8 月 15 日访美,这场 “双普会” 本是特朗普分化中俄的好机会,但若此时对华加税,无异于逼中俄抱团取暖。白宫幕僚长私下承认:“双线作战的风险太大,总统只能先稳住中国。”
贝森特的大实话,道破中美实力对比贝森特的表态,堪称美国对华认知的转折点。他直言中国 “既是军事对手,也是经济对手”,与前苏联单纯的军事威胁截然不同。这种清醒认知,与他半年前 “中国代表是老练政治家” 的评价一脉相承 —— 三轮贸易会谈下来,美国终于意识到:中国的谈判筹码早已今非昔比。
贝森特的话里藏着两层深意:其一,中国经济韧性远超预期,即便美国对华出口萎缩,中国仍能通过多元化供应链稳住基本盘;其二,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加速,东风导弹、航母舰队已形成区域拒止能力,美国再难用 “军事威慑” 迫使中国让步。
这种认知落差,让美国陷入战略焦虑。特朗普想复制 “极限施压” 套路,却发现中国不吃这一套:2024 年中国大豆进口仅 21% 来自美国,美债持仓虽降至 7700 亿美元,却仍是美国财政稳定的关键支柱。真要鱼死网破,美国金融市场怕是先扛不住。
国际反美浪潮汹涌,美国后院起火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反噬美国自身。8 月 11 日,巴西正式向 WTO 起诉美国,指控其关税措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更讽刺的是,中国在巴西起诉当天宣布:批准 183 家巴西咖啡企业对华出口,有效期 5 年。这招 “釜底抽薪”,让特朗普的 “咖啡关税” 瞬间沦为笑话 —— 美国咖啡店老板不得不花高价从越南进口咖啡豆,民众怨声载道。
印度也没闲着。莫迪政府正与中俄协商三边会谈,明摆着要给特朗普 “上眼药”。更让白宫坐不住的是欧盟:尽管 7 月达成关税协议,德法等国却私下抱怨 “欧盟让步太多”,8 月 5 日甚至暂停对美反制措施,以表达不满。这种 “阳奉阴违”,让特朗普的 “盟友牌” 彻底失效。
90 天后,美国将面临真正考验关税暂停只是缓兵之计,90 天后的谈判才是硬仗。特朗普想要的 “三倍大豆订单”“增持美债”,中国压根没松口。更要命的是,美国农业贸易逆差已创历史新高,大豆期货价格因中国转向巴西采购而持续低迷,农民抗议此起彼伏。
贝森特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美国制造业 PMI 已跌至 48.5,创 2020 年以来新低,企业外迁导致岗位流失,通胀压力居高不下。若特朗普继续玩火,等待他的将是更猛烈的反噬 —— 不仅中国市场难以撼动,连盟友都会离他而去。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格局的碰撞。中国早已不是 2018 年的中国,其产业链韧性、金融反制能力、国际话语权均今非昔比。特朗普若继续沉迷 “美国优先” 的幻梦,终将发现:那个靠关税大棒横行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