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量化私募靖奇投资内斗升级,创始人互撕牵出招商证券合规疑云

发布日期:2025-08-11 11:11    点击次数:197

近日,一场始于量化私募机构内部的股权纷争,因涉及私募基金托管巨头招商证券的合规质疑,迅速演变为震动行业的监管风暴。上海靖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靖奇投资”)创始人范思奇与唐靖人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双方通过公告、声明、公开信等渠道互相指控,将伪造法人印章、非法清盘基金、账户异常转账等敏感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更引发市场震动的是,这场内斗将头部券商招商证券卷入其中,直指其作为基金托管人未尽核查义务,涉嫌违反基金法律法规。

突如其来的罢免与反目

2025年6月10日,靖奇投资法定代表人、创始人范思奇通过一封卸任信宣布:“因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身心压力,我将于本月卸任基金经理职务,所管基金进入清盘程序。”这封看似平静的告别信,却在两天后被公司官方声明“打脸”——靖奇投资紧急澄清,清盘仅涉及范思奇个人管理的“小比例自营产品”,对公司整体运营无实质影响。

矛盾的导火索在6月22日彻底点燃。范思奇发布题为《十年努力,一朝背刺》的公开信,控诉自己被一场“提前9分钟通知的股东会”罢免全部职务,并被剥夺公司系统、员工联络及核心代码访问权限。他声称,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42.73%)和法定代表人,自己长期专注于策略研发,将印章、财务等日常运营交由唐靖人(持股28.64%)和茅诺平(持股28.64%)把控,却逐渐失去对关键决策的监管权。

8月7日,范思奇以法定代表人身份签署《关于非法使用法人印章及合作机构尽职调查义务的声明》,直指“存在人员未经授权伪造法人印章及冒用签名,擅自进行基金设立、清盘、证券账户开立等行为”。他强调,公司印章始终由自己保管,任何他人持有的印章均属伪造,并已向公安机关备案。

这份声明同时将矛头对准招商证券。靖奇投资指控其托管的“靖奇天弓聚配专享1号”基金在设立及运作中未尽核查义务,涉嫌违反基金法,已向证监会和中基协举报。对此,招商证券回应称,仅托管靖奇3只产品且均未在其系统交易,内部核查未发现违规。

8月8日,靖奇投资再发公告,称7月2日公司基本账户发生大额异常转账,导致线上操作冻结,仅能通过线下柜台交易。范思奇声称,作为法人代表,他多次要求其他股东配合处理付款事宜,但未获回应。而唐靖人则向媒体反驳,称范思奇利用法人身份变更微信公众号权限,通过“中伤股东、清盘产品、恶意挂失印章”等手段施压,公司已启动法定代表人变更程序。

返佣疑云:招商证券卷入监管漩涡

范思奇的指控将焦点引向私募与券商之间长期存在的“返佣”灰色地带。他在《关于近期市场传言的事实说明》中揭露,唐靖人通过全资控股的“杭州瑞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取返佣收入,部分资金用于个人购车及“股东出资”,涉嫌账外循环。

所谓“返佣”,即券商将客户交易佣金按比例返还,本质是变相降低交易成本。尽管证监会早在2002年《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中明令禁止现金返佣,2023年北京证监局仍对某券商经纪人因“佣金返还吸引开户”开出罚单。业内人士透露,尽管大型券商内部管控趋严,但部分量化私募因交易频率高、佣金规模大,仍可能通过关联公司“走账”规避监管。

此次风波中,招商证券财富管理及机构业务总部机构业务部总经理高翔的涉案更具警示意义。2025年5月,中山市监委通报高翔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此前,幻方量化市场总监李橙与招商证券的返佣传闻曾引发市场关注,李橙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更让这一灰色操作浮出水面。

招商证券在回应中强调,托管产品均经过管理人合法合规确认,但市场质疑声未消:作为托管机构,是否对基金设立文件中的印章真实性履行了形式审查?在量化私募高频率交易背景下,券商如何平衡服务效率与合规底线?

靖奇投资的内斗暴露了中小量化私募的典型治理缺陷。尽管公司官网将范思奇与唐靖人包装为“技术派”与“风控派”的黄金组合,但股权结构(范思奇为第一大股东但未过半数)与决策机制(未设董事会)为矛盾埋下隐患。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全国存量私募基金管理人2.3万家,其中九成以上管理规模不足50亿元。这类“草根”私募往往存在章程模糊、权责不清等问题,靖奇投资并非孤例。

此次争议中,招商证券的托管责任成为焦点。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托管机构需对基金财产进行独立保管,并审查基金设立、交易等文件的合法性。然而,实践中,托管行往往依赖管理人提供的材料,形式审查多于实质核查。

如果印章确系伪造,托管机构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这取决于托管行是否尽到“审慎义务”。例如,是否比对印章留存样本、是否核实法定代表人授权文件等。若招商证券被证实未履行基本核查,可能面临监管处罚甚至民事赔偿。

靖奇风波恰逢证监会强化金融领域反腐与合规建设的关键期。2025年以来,中基协已发布多项规则,要求私募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强化信息披露,并加大对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排查力度。

作为市场最活跃的交易主体之一,量化私募的合规性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稳定。靖奇投资内斗中暴露的“通道业务”争议(范思奇称不认可公司从事此类业务),再次引发对量化策略透明度的讨论。监管层或进一步规范算法交易备案,要求私募机构披露策略逻辑与风险控制模型。

在资产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头部机构竞相角逐的背后,合规建设、内部治理、股东权益平衡等问题,正成为决定机构生死存亡的关键。当“内斗”升级为法律纠纷,当行业乱象牵连头部券商,量化私募的“光鲜表皮”下,暗疮的暴露或许只是开始。



上一篇:1949年,叶飞率部解放家乡,21年未见的养母倍感惊慌:谁是叶司令
下一篇:无地域注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