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乌克兰突袭获胜后:俄罗斯一举引发北约担忧,乌东四州归属难定

发布日期:2025-07-29 22:12    点击次数:97

蛛网行动一开始确实让人惊讶,然而,就像珍珠港事件、豫湘桂战役这些二战中的经典场面一样,虽然遭受重创的一方损失挺大,但往往会引发一些出乎意料的转变。

就是说,突袭赢了,但其实没有得到啥实质性的好处。怎么说呢?

蛛网行动真实评价

军事行动是全世界最繁杂、对团队协作要求最高、涉及范围最广、评价角度也不单一的人类行为。

乌克兰这次蛛网行动中,单方面宣称击落了俄军的41架飞机,比如图-95、图-22M3、图-160这些都属于战略轰炸机,还有A-50预警机等各种型号战机。俄方损失了大约34%的战略巡航导弹运输机,估计损失金额超过70亿美元。

俄方否认了,唯一承认的损失是两架图-95战略轰炸机和一架安-12运输机,其他受损的飞机经过修理后还能继续战斗。

我觉得,这次军事行动的成果还是挺明显的,不仅展示了其实力,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不少观察家都说,这次行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既达到了战术目标,又在心理上造成一定压力。有人还提到,这次行动可能会对对方的部署产生一定影响,让他们在决策上更为谨慎。总的来说,效果看着还是挺不错的。

第一,不可复制。

蛛网行动的策划和准备花了足足18个月时间,需要在多个地区同步运送无人机配件,还要渗透到俄罗斯的边防和交通网络中。哪怕其中一个环节出点差错,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渗透效果和筹备进度。而对于在俄军基地附近进行攻击、实现最短距离的辐射式打击,反倒不是重点。

归根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

这次吃亏了,俄罗斯可不想再碰第二次。虽然国土防御还挺脆弱,但只要把那些重点环节的漏洞补上,哪怕乌克兰的间谍还能通过各种方式潜入俄国内,想要复制那么复杂的军事调动,难度可就大了去了。

第二,杀伤力有限。

据各种资料推测,乌克兰无人机带的炸药大抵在几公斤到20公斤左右。按更高的估算呀,因为没有那种155毫米榴弹炮的破片杀伤力,威力大约也就相当于榴弹炮的一半。而且呀,别跟轰炸机投的弹药比,那都是几百公斤级的,杀伤方式也丰富多样,有破片、特制破片、高爆、燃烧啥的。

它的智能化水平其实挺有限的,没有网上传得那么精准识别功能,主要还是靠人工把它送到目标附近。防范起来也不麻烦,只要把大飞机放到坚固的机库里就行了。毕竟,像无人机那点炸药,要是炸透稍微结实点的民房或者厂房,估计挺困难的。

所以,有一些网友担心未来蛙军会不会用这种战术,实际上完全不用太过担心,我们可不是那种掉以轻心的“毛子”。再说沿海那些省份,数不清的大型厂房,面对蛙军一波无人机“叮咬”,还是有实力应对的呢。

第三,对大国基本无效。

越是打得久,越能看出国家的规模,国家规模越大,战争的潜力也就越强。当然,并不是说人口多、领土广就一定拥有很大的战争潜力,有一些比较怪异的国家,说到底,战争潜力不算太大,比如喜马拉雅山那边那个自称大国的。

俄罗斯的历史挺悠久的,在一战和二战期间都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但都挺过去了。几次挨刀流点血,也不足以伤到它的根本。

二、俄罗斯抗击打能力

为什么说俄罗斯的抗打能力挺强的呢?

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第一,民族韧性强。俄罗斯虽归属于欧洲,但它的文化体系跟英法德这些国家不同,而且有点独立自主的感觉。这个文明的独立性,可是一国民族自立自强的思想底蕴,宁愿弯不过去,也不愿依附,被动认输的国家,基本上都不会轻易低头。

第二点,就是重工业的恢复能力特别厉害

说到底呢,虚的归虚的,讲真话嘛。苏联当年跟美帝比军备,可是把经济结构搞得一团糟,轻工业完全跟不上,搞得国家快崩溃了。不过,这也留下了实实在在的重工业基础。

俄罗斯在国际上依旧有优势的重工业类别,包括冶金、能源、航空航天、机械制造,以及核能(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这些。跟中美比啊,说实话,优势不算特别显著,有些工业其实被中国后来赶超了。不过,要和谁比呢?除了中美之外,俄罗斯在这些领域都还是领头羊。

第三,军事体系完整,基础扎实,实力底蕴深厚

俄罗斯的所有武器装备都能自己生产,几乎所有的都具备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这种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也算是领头羊。

比如说核力量方面,俄罗斯的核武库和美国差不多,要是比中国的话,还要更强一些。

再说陆海空三军使用的武器吧,地面装备的总产量一直沿袭苏联时期的规模,几乎和北约国家的总和差不多,尤其是导弹,各种射程、各种打击方式、各种制导技术,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拟。

近些年海军武器的生产受经济实力影响,放缓了大型化和多功能化的布局,航母建造方面也没什么新突破,结果只能望着东大米帝庞大的航母战斗群摇头叹息。不过,在小型化和智能化方面,依然有不少潜力,特别是核潜艇的实力,可以说是相当强大。

空军的装备优势在于自主研发,在中国空军崛起之前,一直与美制飞机平起平坐,形成双峰势态。近二十年来,受经济影响,产业链受挫,主力战机的产能有所下降,不过在技术水平上,与中、美基本旗鼓相当,势头依然不容小觑。

现在俄制图-160M2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达到1.6万公里,和美制的B-21、B-52H以及中国的轰6K一起,代表着目前世界先进水平。而欧洲那些国家,你说的就差远了。乌克兰虽然弄掉了一些战略轰炸机,但俄军的绝大部分仍然都在。

像这样一个国家,靠着乌克兰,根本就算不上什么震撼的力量。

第四,军队战斗力强大。

在这场持续了四年的冲突中,俄军虽然多次遭遇挫折,但这也不算啥新鲜事,也不代表他们的战斗力变弱了。

从近代的历史来看,不管是沙俄、苏联还是俄罗斯的各个时期的大规模战役,基本上都经历过一段低潮期。比方说,前近代时期,沙俄一度攻占了莫斯科;二战的时候,德军快速突击,差点把莫斯科郊区都给逼过去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苏军经常面临被包围和歼灭的危险,伤亡动辄上十万。苏联入侵阿富汗,俄军在打车臣的行动中,也都因为指挥不得当,反应慢半拍,吃了不少亏。

不过,俄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挺得住,败了之后能快速调整状态,再发动比之前更猛烈的反击。这种经历一再重演,现在对乌克兰的局势也是如此。

三、乌东四州何处去?

蛛网行动结束后,俄军就像当年二战时那样,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调动和调整。

战略轰炸机要往东部深处迁移,最远一架到了楚科奇半岛,那可是俄罗斯最东边的地方,那里连民用公路都少得可怜,人也很稀疏。就算乌克兰的间谍穿越过去,也难以把无人机放进去。

这就变成了军事上的一个经典难题:我可以打到你,但你却打不到我。

站在这个角度来说,俄罗斯一直都算是稳操胜券,几乎没有败的可能。

也就是说,这只是一款追求极致的单一模型罢了。

北约如今担心的,是俄罗斯整体的调整节奏。就像一战和二战时一样,俄军在初期遭遇挫折,损失虽然不少,但失利得越厉害,反应和调整的速度也就越快。

要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

1.以往的短板和漏洞。

2.战术上的不足,例如情报、决策、兵力调度。

3.主要指挥官优胜劣汰,留下来的都是指挥能力最强的。

4.军事供应体系。

5.军政互动,比如不切实际的政治策略的调整。

等等。

刚开始的俄军其实没那么可怕,经过调整之后的俄军才是真正的厉害。等他们调整完毕,翻过山坡准备搞大反攻的时候,那才是真正可怕的敌人。

欧洲这帮国家早就习惯了俄军那个脾气。

把战略轰炸机调到东部的纵深区域,这只是众多调整中的一个缩影罢了。

在外交方面,俄罗斯又明确了和中国、白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朝鲜、土耳其这些国家的关系,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美国在俄乌战场上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资源。

国内政策方面,俄罗斯开始部分进入战时状态,一批腐败官员被查处,一些不太灵光、不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被叫停或者重新调整。之前俄罗斯还曾希望西方放宽制裁,但对于彻底摆脱轻工业的外部依赖,这个决心其实也没那么坚决。等到俄乌冲突爆发后,才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他们推行进口替代战略,重要物资的自给率正逐步提高。

在战争动员方面,2022年动用了30万预备役,2023年俄军的总编制又增加了17万,差不多能组建三个重装合成旅,到了2024年,征兵人数达到了19万。这个趋势,隐约让人想起二战时期苏军扩军的壮观局面。在以常规武装力量为主体的欧洲战场,这无疑给北约国家带来了相当的担忧。

在武器制造方面,除了持续增加坦克、导弹、大炮、战机等常规武器的产量外,俄罗斯还针对过去多次作战中的失利,对超过190种武器进行了改进和升级。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信息指挥系统、无人机、航空炸弹、精确制导武器,以及中近程导弹,主要关注在制导精度和火力打击的方式上。

关于军队战术方面,俄军把遇到的所有挫折都变成了宝贵的经验,比如面对精确导弹密集打击和无人机分散攻击时,改进了步兵的应对措施。还创出了新型的进攻作战队形,以及在敌人火力密集的情况下保护部队、保持战斗能力、避免指挥系统受损的妙招。利用自动化侦察和指挥系统引导部队的方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每一次改变,不光是对乌克兰构成了威胁,还对北约整体带来了压力。说到核武库,他们根本不怕美国;谈到常规军力,俄军正逐步重现苏军那个时代的威风。虽然现在的力量不及过去那么悬殊,但如今欧洲的各国,也不是当年的模样。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孤军应对俄罗斯,都显得有些吃力。

自从俄乌开始谈判以来,没见得到啥实在的成效。俄罗斯的态度嘛,基本上是挺消极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俄乌两边的战斗力悬殊太大,实际上俄方的底气也就这么点。

之前最核心的事儿还是乌东四州的归属问题,以及乌克兰是不是该保持中立,不让加入北约。今年,俄乌两边在土耳其的调解下,搞了两次会谈,可结果嘛,毫无新趋势。

乌克兰蛛网行动之后,俄罗斯果然像大家预料的那样生气,不光谈判变得更加消极,还加大了报复的力度,反倒给乌克兰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俄军对乌克兰全境发动了6轮集中攻击,动用了407架无人机和44枚导弹(其中还包括6枚弹道导弹),目标锁定了军工厂、军事机场、弹药库等关键地点。乌克兰这次伤得挺重,无人机的月产量减少了一半,弹药生产也下降了15到20%。这才叫真正的报复吧,你打我一下,我就还击;你踢我一脚,我就反击你。

乌克兰的基辅、哈尔科夫等地基础设施都出问题了,电力网也受到了损害,搞得恰索夫亚尔方向的补给线快要崩盘了。

俄军动用了“伊斯坎德尔”导弹,精准打击了乌军指挥部,比如南部特种部队营地和前线指挥中枢,导致72名乌军士兵阵亡。

俄军六大集团军在顿巴斯到苏梅州的500公里战线发起了猛烈攻势,声称在24小时内歼灭乌军1430人,重新掌控卢甘斯克、赫尔松等地的主动权,还扩大了300平方公里的占领面积。

乌克兰的损失要远比炸掉俄军飞机来的严重得多。

乌东那四个州要想重新拿回来,恐怕悬了。



上一篇:鱼雷快艇江上试航,毛主席陈毅互动,官兵温情细节
下一篇:什么洗头膏控油去屑止痒比较好?国内十大好用去屑洗发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