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齐抛,东方领衔减持,老美经济根基正在动摇
“美国基本没救了”,2025年9月,埃隆·马斯克在洛杉矶的一场科技会议上抛出这句话。 这位曾短暂担任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的科技巨头,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他的悲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美国债务困境和治理效率的切身观察。 他认为美国政府陷入债务枷锁,唯一的希望可能在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否则美国前景黯淡。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公布了2025年7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当月减持了25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将其持仓总量降至7307亿美元,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已经是中国2025年以来的第四次减持。
中国的美债减持趋势并非始于今日。 自2022年4月其持仓跌破1万亿美元大关后,便持续缩减。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中国分别减持了1732亿美元、508亿美元和573亿美元。 截至2025年7月,中国的美债持仓规模较峰值时期减少了接近6000亿美元。
中国减持美债的背后,有着多重考量。 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政策导致美债价格下跌,减持可以减少证券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 美国国内政治两极分化加剧,债务上限危机反复上演,联邦储备系统政策剧烈摇摆,这些都让美债的稳定性受到质疑。
美国将美元体系“武器化”,例如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举动,也警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需要预防类似极端情形。
中国减持美债的同时,其央行在持续增持黄金。 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央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即便在金价高企的环境下也未停止。这被视为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中国的减持行为,是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中的一个显著标志。 根据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的一项调查,未来两年,计划增加欧元持有量的央行比例将有所增加。 同时,从长期来看,多国央行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将大幅提升。
中国并非唯一减持美债的国家。 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5月,日本、中国和英国这三大海外持有方都在抛售美债。当月,日本、中国和英国分别较4月减少了304亿美元、222亿美元和141亿美元。
中国大幅减持美债的行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直接冲击。 它可能推升美债的融资成本。 若中国完全退出美债市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上升25-50个基点,这将直接推高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借贷成本。
美国的债务规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其利息支出占税收比例高达25%,每年仅利息支付就接近1万亿美元。 融资成本的上升将进一步加剧其财政压力。 作为全球前三大美债持有国之一,中国的减持行为也削弱了市场对美债需求端的信心,长期趋势可能引发其他投资者跟风抛售,导致美债供需失衡。
中国的减持还伴随着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资金流向黄金、新兴市场资产等,这推动了现货黄金价格的上涨。 大规模抛售可能引发美债市场流动性危机。 例如,中国2025年的抛售行为曾导致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使得一些高杠杆的对冲基金被迫平仓,形成恶性循环,波及全球相关交易。
更重要的是,中国抛售美债削弱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2024年全球美元资产占比已降至58.7%,抛售行为加速了市场对美元安全性的质疑。
马斯克对美国政府效率低下和债务问题的批评,源于他的亲身经历。 他曾出任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试图用技术手段对联邦政府进行结构性改革,压缩冗员、打击浪费、提高效率。
他揭露出美国财政部每年向身份不明的个人发放超过1000亿美元的福利金,可能存在大量欺诈行为。 美国国防部的财务管理更是混乱,自2018年首次接受审计以来,连续7年未能通过审计,2024年因无法解释8240亿美元预算支出而再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结论。
马斯克的改革努力遭遇了强大阻力。 美国联邦法官曾发布初步禁令,暂时阻止马斯克掌管的政府效率部接触美国财政部敏感材料。
最终,马斯克于2025年5月从政府效率部离职,他对《华盛顿邮报》表示,“美国联邦机构的官僚程度比我意识到的要糟糕得多……试图改善华盛顿的状况是一场艰苦战斗。 ”
马斯克的离去,以及他随后“美国政府基本无可救药”的断言,为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提供了注脚:美国的政治生态复杂而扭曲,低效浪费只是表象,制度层面的“合法”腐败和监管缺失才是问题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