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发布AI宠物Mochi,有何布局?
点击关注不迷路
一只“电子猫”能陪你聊天,但别指望它给你端茶倒水
最近几天,如果你刷到“中兴发布AI宠物”的新闻,可能会以为自己穿越到了科幻片片场。
这家以通信设备起家的公司,突然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推出了一款名叫Mochi的“AI电子宠物”。
官方宣传语写得挺动人:
“治愈外表”
“情感联结”
“更懂你的情感搭子”……
听起来像是给独居青年、社恐人群甚至空巢老人量身定制的“电子伙伴”。
但问题来了,这只“电子猫”到底能干啥?
它真能像广告里说的那样,成为人类情感的“搭子”吗?
一、Mochi长啥样?像麻薯,但不会动
先说外观。
根据现场照片和中兴的描述,Mochi的造型圆滚滚的,像一块软糯的麻薯,或者一只被吹胀的毛绒玩具。
官方给它贴的标签是“治愈系”,意思是用户看到它第一眼就会觉得“好想rua一下”。
但如果你指望它像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那样能跑能跳,甚至帮你拿遥控器,那可能会失望。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Mochi更像是一个固定摆件:
它没有轮子,也没有机械臂,主要交互方式是语音、灯光和屏幕显示。
比如用户说话时,它的“眼睛”会发光,或者通过内置屏幕显示表情符号。
中兴给它加了不少听起来很先进的技术标签,比如“类生命体交互体验”“情感联结”。
但拆解下来,这些词其实可以翻译成:
它能识别你的声音、分析情绪,并用预设的动画或语音回应。
比如你下班回家叹气,它可能会说一句“今天累了吗?要不要听个笑话?”;
如果你笑出声,它可能显示一个笑脸图案。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智能音箱?
没错,Mochi的核心功能和智能音箱类似,但多了个“毛绒玩具”的外壳,以及更拟人化的交互设计。
二、中兴为啥要造个“电子宠物”?
中兴做AI宠物,听起来有点“不务正业”,但其实背后有逻辑。
首先,智能家居市场已经进入“内卷期”。
传统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的差异化越来越小,厂商需要找新卖点。
而“情感陪伴”这个需求,恰好是很多消费者没被满足的。
比如独居的年轻人可能觉得养真猫狗太麻烦,但又希望有个“能说话的伙伴”;
空巢老人可能需要一个能提醒吃药、聊聊天的设备。
其次,中兴需要给自家的AI技术找出口。
Mochi并不是一个孤立产品,它背后是中兴的“AI云电脑”生态。
简单来说,Mochi可以和家里的电视、平板、电脑联动,比如用语音控制其他设备,或者通过云端同步数据。
官方还提到,未来会加入声源定位、声纹识别等功能,这些技术其实和中兴的通信业务一脉相承。
最后,蹭热点。
AI宠物不是中兴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外有日本的Mirumi,能夹在包上、会动的毛绒机器人、美国的LOOI,能用手机当“眼睛”的移动机器人,国内也有TCL的Ai Me陪伴机器人、KEYi Tech的Loona儿童机器人。
但这些产品的共同点是:
技术噱头大于实用价值,至今没出现能像扫地机器人一样普及的爆款。
中兴此时入场,既是想抢占先机,也是试探市场反应。
三、Mochi的“情感联结”,到底有多深?
中兴给Mochi的定位是“情感搭子”,但这个词容易让人误解。
它既不是心理咨询师,也不是恋爱模拟器。
目前公开的信息显示,Mochi的情感交互主要靠“语音+表情”实现。
比如用户说“我今天好难过”,它可能会播放一段安慰语音,或者显示一个流泪的表情。
这种交互模式,和手机里的Siri、小爱同学差别不大,只是换了个更“萌”的外壳。
真正的“情感联结”需要更复杂的AI能力,比如:
长期记忆:记住用户的生日、习惯、喜好,甚至能预测情绪变化;
主动关怀:在用户还没说话时,主动提醒喝水、休息;
个性化反馈:
根据用户性格调整对话风格,比如对社恐人群更温柔,对暴躁用户更幽默。
但这些功能,Mochi目前显然做不到。
中兴自己也承认,产品还在开发中,未来才会加入声源定位、声纹识别等功能。
换句话说,现在的Mochi更像一个“概念机”,实际体验可能和宣传视频里的差远了。
四、AI宠物的“老问题”:隐私、成本、实用性
即使Mochi真的能实现“情感陪伴”,它也绕不开AI产品的三大老问题:
1. 隐私安全
AI宠物需要长时间监听用户说话,甚至分析情绪。
这意味着你的语音数据会被上传到云端,用来训练算法。
一旦数据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2. 成本过高
从技术堆料看,Mochi的成本不低:
语音识别模块、屏幕、传感器、云端算力……
这些加起来,售价可能在千元以上。
相比之下,一个智能音箱只要两三百块。
3. 实用性存疑
用户真的需要一个“会说话的毛绒玩具”吗?
很多人养猫狗,是因为它们能提供真实的互动感和情感反馈。
而AI宠物再智能,也只是个程序。
五、中兴的野心:不止是“宠物”,更是生态入口
别被“宠物”这个词骗了。
中兴真正的目标,是让Mochi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
在展会上,中兴同时展示了“大-中-小”屏AI云电脑体系:
自由屏:集成电视、平板、云电脑,支持语音和手势控制;
云笔电:能在安卓和Windows系统间切换,甚至能玩3A游戏;
云Pad:主打AI文档助手、智能学习。
这些产品,未来都可能和Mochi联动。
比如你在Pad上工作时,Mochi提醒你休息;
你对着电视喊“打开游戏”,Mochi会通知云笔电启动。
换句话说,Mochi是中兴AI生态的“前端入口”,它的核心价值不是陪伴,而是收集用户数据、训练算法、打通设备。
六、用户会买账吗?答案藏在“领养计划”里
中兴这次没直接卖Mochi,而是推出了“领养计划”:招募首批深度体验用户。
这个操作很聪明。
与其贸然上市被骂翻,不如先找一批愿意尝鲜的用户测试。
毕竟,AI产品的体验和算法训练密切相关,用户反馈越多,后续升级越快。
但问题在于:
有多少人愿意当“小白鼠”?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与其花大价钱买一个“不确定能否好用”的AI宠物,不如买个智能音箱+养只真猫狗。
而对于科技爱好者来说,Mochi的功能又显得太基础,缺乏新鲜感。
七、AI宠物的未来:别指望它“替代”人类,但可以试试“辅助”
尽管Mochi看起来不完美,但它至少证明了一个方向:
AI正在从工具变成“伙伴”。
未来的AI宠物,可能会像智能手机一样迭代:
第一代笨手笨脚,第二代能听懂复杂指令,第三代甚至能主动和用户互动。
但在此之前,厂商需要解决隐私、成本、技术瓶颈等问题。
对于消费者来说,与其期待Mochi能“治愈孤独”,不如把它当 做一个“新奇的玩具”。
如果你喜欢尝鲜,或者家里有小孩想体验AI互动,可以试试;
但如果你指望它替代真宠物或人类社交,那还是算了吧。
毕竟,科技再进步,也比不上一只真猫踩在你脸上叫早时的温暖。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