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司机拒载拄拐老人,一秒钟的等待,为何这么难?
做人怎么能这么没良心。
那天早上,我路过一个公交站,看到一位老人站在路边,背篓沉得快把腰压弯了。
他头发全白,衣服洗得发灰,拄着一根旧木拐杖,腿脚一瘸一拐的。
他手里还紧紧抓着背篓带子,像是怕东西掉下来,又怕自己摔了。
那会儿天刚亮,站台边的小超市老板看他站着费劲,二话不说搬了张小凳子给他坐。
“大爷,不急,车还没来呢。”
老人点点头,坐下时手都在抖,看得出来,真挺累的。
过了几分钟,116路公交车来了。
老人一听声音,立马想站起来,一手扶拐,一手使劲往上提背篓。
可车子还没停稳,司机直接踩油门走了。
连个刹车都没打,车屁股一滑就开走了。
我站在旁边都愣住了。
不是因为车快,是因为那个老人,愣在原地,手还举着,像被钉住了一样。
后来有个穿红衣服的大娘看不下去了,冲上去敲车后门喊:“等一下!还有老人!”
超市老板也跑出来挥手,可车头一转,根本没回头。
最后只留下老人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站台,背篓晃来晃去,像扛着整个世界的重量。
他没再坐回去。
慢慢挪着拐杖,往反方向走。
脚步很慢,但一直没停。
我看他背影,心里突然一揪,想起我爸以前常说的:
“人老了,走得慢,不是不想快,是实在快不了。”
这事被人拍下来发到网上,评论区炸了。
有人说,万一老人摔倒了,谁负责?
也有人说,这风险比晚一班车大得多,司机怎么就不多等两秒?
没过几天,交通运输局出面了。
查清楚了,司机确实拒载,态度恶劣。
结果是,行政处罚,公司直接把他开了。
还说要约谈企业,搞服务培训,别再出这种事。
网友吵翻了。
有人觉得开除太重,毕竟可能只是没注意。
也有人说,要是司机当时多等三秒,事情就不会变成这样。
我听一个朋友讲过她妈的事。
她妈在老家,每天凌晨五点就背着菜去集市卖。
有次赶不上车,司机直接说:“你背这么多,不让上。”
她妈站在路边哭了好久,最后只能走路去,二十多里路,全是土路。
还有个网友说,他在单位工作时,见过一位80岁的老人办完事,在大厅外等客车。
腿脚不方便,等了一个多小时,司机就是不肯拉。
他看不下去,跟同事说了,最后带着保安一起,把老人安全送回家。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
我认为,我们今天对老人的态度,其实是在预演我们自己的未来。
谁都有老的一天。
现在你年轻,能走能跳,可谁能保证明天不会腿疼、手抖、背不动?
公交上的爱心座,优先上下车,这些都不是摆设。
它们是社会给每个人留的退路。
可如果连最基本的等待都没有,那这些善意,就成了笑话。
那天老人到底有没有赶到集市?
没人知道。
但他走远的背影,我一直记得。
不是因为他多可怜,而是因为,他让我看到了一种被忽视的尊严。
公共服务,不该只讲效率。
多一分耐心,就能多一份温度。
哪怕只是一秒,也值得。
你愿意为一个老人多等一秒吗?
我觉得,答案应该写在行动里。